Home > 訪問 - 凝視生命的旅人 謝哲青
訪問

凝視生命的旅人 謝哲青

2018/01/10 編輯 / Huang Po Yueh

閱讀與旅行都是探索生命的方式,人們藉著這兩扇窗能窺見不曾見過的大千世界。旅行者就像是信差,以自己的生命體驗,帶回來不同的觀點與經驗… 


Text by 黃博鉞 Photographs by Cheng-Yao Tsai Special thanks AGCT apartment 

「你們看這把椅子,像這種高腳鐵椅也有故事…」拍攝到一半,謝哲青突然指著倚靠著的高腳椅聊了起來,帶點興奮的神情跟我們侃侃而談。他說以前念歷史的時候,教授就說過,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脈絡,作史學研究,要能做到隨便抓一個東西就能說出背後的故事。從這樣的小地方,不難看出謝哲青,喜歡分享知識,也很會說故事的特色。閱歷豐富,自嘲自己過著書蟲般的生活,每天都是從書開始,再從書結束,睡醒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坐回書桌。「沒辦法,那些句子在腦海裡,像海浪一樣撲過來,忍不住又被召喚回去。」笑道,除了理財類沒辦法,真的甚麼書都看,念過歷史、藝術史,喜歡文學,閱讀這類的書籍就多一點。他像是旅行說書人,走訪百餘個國家,總能用淺顯的文句,分享那些人們未曾見過的事。

  雙腳印證的旅行文學

旅行者是帶回故事的人,如同過去馬可‧波羅替忽必烈皇帝尋訪那些被征服的疆域。人們總期待著旅人,擔任窺探世界的景觀窗,替我們打開想像的無限可能。謝哲青每一次的旅遊經歷都成為養分,藉由閱讀想像,再由雙腳印證,走過大半個地球,他認為台灣少著墨旅行文學,雖然旅遊資訊很多,但這件事的核心應該是提出文化觀點。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史坦貝克(John Ernst Steninbeck, Jr.)的《查理與我:史坦貝克攜犬橫越美國》一書為例,作者與愛犬開著露營車旅行美國,穿梭鄉間小路、橫跨洲際公路,走過壯麗的自然景觀和田邊小徑,跨越都市,身為美國人,提出對美國人最深刻的觀察(時而帶點幽默口吻),這是旅行者無可取代的經驗。然而旅行感受如此私密,謝哲青坦言,像是這次走過聖雅各之路,就算能分享其中險阻的經歷,仍無法真正的跟人言說在身、心理上發生的變化和感受。 今年尋訪聖雅各,走了850多公里,我問他,為什麼那麼多人對這種長時間的徙步旅行著迷?他以時間和空間的煉金比喻,像走路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把它放在一個極致的環境裡,再簡單的事情也變得困難。舉例來說,我們每天都走,了不起十幾公里,但如果一天要走20、30甚至50公里呢?許多走上朝聖之路的人們,其實都是打包了悔恨、過失和迷惘上路的,有絕症者、失戀者、喪偶和喪子,很多遭遇人生不如意事情的人,他們需要向前的動力。而這一條路有終點,有目標可以完成,長度也足夠省思一些事情,在艱辛徙步的磨難裡,像是一個蒸餾器,濾去了雜質,蒸餾掉了傷心跟懊悔,找回最原初的自己。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去走一趟,他說,閱讀文學也有這樣的效果,像是但丁《神曲》中,作者和羅馬詩人維吉爾遊了一趟地獄,可是現實生活中誰也沒去過地獄,卻能透過文字,感受淒涼黑暗的地獄景觀。偉大的文學書,本身就是很好的旅行文學 年少時人們多少會想像外面有一個廣大的世界在等待著,年輕人敢於冒險,種種經歷在未來都會變成養分,這很難說明,在物質條件許可的狀況下,幾乎沒以有人會不出走,那不是逃離,講逃離太輕易了,謝哲青以卡夫卡短篇小說《啟程》的話舉例:「只要離開這裡,只要離開這裡。不停地離開這裡,只有這樣我才能到達我的目的地。」年輕的旅人彷彿都會被莫須有的衝動召喚,漂泊了十幾二十年,流浪之後,帶回來的東西即便難以跟旁人言說,開闊了視野,靈魂受到了鍛鍊,思考更圓熟完滿。旅行不必有目的,如同閱讀也是,體驗都非常私密,卻是人類思考最自由的時刻,無怪乎關於獨自旅行的作品如此之多。

 閱讀是鍛鍊生命的質地

 聽他聊閱讀、旅行,精準的描述給了聽眾一幀一幀的畫面,藉由想像力的補完,你彷彿親臨,這應該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聽他說話的原因。我問他愛書如他,覺得閱讀的功能是什麼?「在我的想像中,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個不同世界的入口,透過文字我們浸淫在裡頭,一起呼吸,一起成長,一起死亡。」他說,透過閱讀就像預演,不需要攀爬過聖母峰,你也可以感受那九死一生,穿越死亡線的掙扎求生;不需要經歷痛徹心扉的傷痛,才知道人生過程裡,感情的難關會如何讓人懊悔,閱讀非常獨特,可以讓人體驗沒經歷過的人生。走過世界的他,用自己的足跡印證書中知識,見證人生觀跟價值觀的衝突,才能鍛鍊生命的質地。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個不同世界的入口,透過文字我們浸淫在裡頭,一起呼吸,一起成長,一起死亡。」 -謝哲青

謝哲青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考古學和藝術史雙碩士,台灣作家、旅行家及知名節目主持人。旅行過半個地球,以文學及藝術史的豐富學養,信手拈來都是精采篇章。曾主持《飛碟晚餐-謝哲青時間》、《WTO姐妹會》及《青春愛讀書》節目,該節目曾獲得第51屆電視金鐘獎。著有《絕美日本》、《鈔寫浪漫》等書,新書《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個人的朝聖之路》(見Esquirep.25)紀錄行走聖雅各之路的自我探索與旅途所見。


 

《因為尋找,所以看見-一個人的朝聖之路》

文化旅人謝哲青的人生中場休息,走上千年的聖雅各之路。這是一條穿越從法國各地抵達西班牙,前往天主教三大聖地之一聖地亞哥康波斯特拉(Santiago de Compostela)的朝聖之路。台灣沒有步道旅行的文化,近年卻有越來越多人去尋訪各國需要長時間徙步的地點,對旅人來說都一樣,我們都需要暫時脫離紊亂的日常,行者在路途中串聯起來,互不相識的人因為步道而有了連結,陌生的彼此懷著相同的目的,唯有走到大地的盡頭,燒掉破碎的靴子與迷惘,才能尋回最初的自己。-時報文化出版 

*完整內容請見Esquire國際中文版第149期2018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