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訪問 - 夢想的實踐 雷軍
訪問

夢想的實踐 雷軍

2015/07/20 編輯 /

1月15日,小米科技在北京舉辦新品發表會,創辦人雷軍親自推薦新推出的小米NOTE,場面規劃直接讓人聯想到蘋果的WWDC;為了這一場發表會,雷軍兩天前旋風般在台灣露面就飛回北京準備,唯一的一場公開露面,為的就是與創業者談談他的「夢想」。趁此機會,我們來聽聽他怎麼說。   


Text by 張世文 Image:courtesy of 小米通訊、雷軍臉書  

   

ESQ:上此馬雲來台大談創新,這次來台灣,想跟年輕人談些什麼? 

雷軍(以下簡稱L):昨天我問了一下我們主辦活動的同事,說今天會參與研討會的大概會是哪方面的朋友,他說主要是台灣的年輕人、台灣的創業者。蕭先生也提醒我,要多跟年輕人打打氣,我這一想我都已經算老同志了,該跟年輕人講點甚麼呢?我覺得作為創業者來說,重要的不是年齡而是心態。   


ESQ:你覺得你已經年紀不輕了?台灣的創業者大多也跟你的年紀差不多呀! 

L:台灣與大陸的創業者年齡層不同,台灣創業者多是在工作領域待過一段時間,然後才針對自己的專長來創業;而大陸這邊的創業者大概都是20出頭的小夥子,所以有一次傅盛(獵豹移動執行長)跟我說,他在與一個年輕創業者訪談時,問對方為什麼要創業,對方告訴他:「再不輟學,我就要畢業了!」雖然年齡層有些距離,我還是覺得,我自己也還是一個年輕的創業者(笑)。不過,談到年輕,談到創業,最最重要的關鍵字就是「夢想」。因為我覺得,夢想是最能給每個人激勵的詞彙,我自己也是深深被夢想所激勵。   


ESQ:那,你怎麼定義夢想這件事?你有自己的夢想嗎? 

L:兩個月前,我參加在烏鎮舉行的世界計算機大會,參加了一個對話節目。臺上有七、八位嘉賓,其中有馬雲,也有蘋果的高級副總裁Bruce Sewell。當天現場主持人問我了一個問題:小米今天的夢想是甚麼?我就直接講了我的夢想,我說「我希望小米在5至10年時間,能夠在智慧手機市場成為世界的老大。」  

雷軍愛賈伯斯,連小米發表會都像是向Apple致敬一般。 

雷軍愛賈伯斯,連小米發表會都像是向Apple致敬一般。 

ESQ:很有種的一個夢想。 

L:我覺得我想像這個夢想,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因為作為一個創業者,就應該有這樣的夢想,不管我們能不能做得到,至少我們應該也要去想一下吧?這個主持人馬上就問臺上這位蘋果高級副總裁,說「你怎麼看?」他也很厲害,回我:「it's easy to say, hard to do.」我在臺上,臉一下唰地就紅了,哎,但我覺得,不被恥笑的夢想,就不算夢想。 毫無疑問,我說小米5至10年的目標是世界第一,就被人恥笑了。可是這時主持人又馬上問我:「你怎麼看?」哈,我能怎麼看呢?反正在那一瞬間,我真的不知該說什麼。可是我又不能不禮貌,我又必須度過這個尷尬的時刻;我看到了馬雲,馬雲坐在中間,想起了他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時候講起的、極其勵志的一段話:他說,像他這樣的人,如果能成功的話,百分之八十的中國人都能夠成功。因為像我這樣的人,在高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學,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去做保安人家還不要。「所以夢想還是要有的,如果萬一實現了呢?」 所以在蘋果那位高級副總裁講了「it's easy to say, hard to do」後,我就回了一句,我說:馬雲先生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ESQ:所以,你所定義的夢想,是一個什麼樣的輪廓? 

其實說起來,還是滿簡單的。我在上大學一年級時,在圖書館看了一本書──《矽穀之火》,這本書是講70年代末、80年代初像Jobs這樣的創業英雄,在矽穀創業的故事;我記得看完這本書後,我激動得幾個晚上沒睡好,在武漢大學操場上走了一圈又一圈,我就立志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人,這個目標很偉大呀!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反正那時年輕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啊!真的,走了好幾個晚上才平靜下來。在那個時間點,我就確定了人生的目標,希望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希望能成就「自我」;於是我想寫一套軟體,讓全世界的每台電腦都可以用,我想創辦一家全世界最強的軟體公司。就在這樣夢想的感召下,我很早就開始創業。   


ESQ:你覺得創業是實現自己夢想的途徑?

L:是的,我創立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北京金山軟件,後來辦了卓越網;在金山IPO之後,我就相當於已經退休了,37歲,之後做了幾年的天使投資,主要是幫助年輕人創業。到了40歲,有一天晚上在夢中驚醒,就像明天就要考試一樣,我問我自己:我還記不記得我小時候的夢想?我還願不願意為這樣的夢想去努力?我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嗎? 其實我從夢中醒來後,就又下定決心,再去試一次,人家柳傳志40歲創辦聯想,任正非43歲創辦華為,我40歲重新開始,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那是2010年,我就決定創辦小米。為什麼呢?是因為在80年代後期時,就想要辦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但當時的大陸並沒有這樣的機會與條件;直到2010年時創立小米時,我還跟他們說我們一定要辦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

   

ESQ:所以,你覺得創辦小米,算是實現了你的夢想嗎? 

L:當初我們說這個夢想的時候,其實也沒有人信;不是今天沒有人信,4年前的當時更沒有人信。但是我們緣著這樣的目標,創辦了小米。為了開一家世界級的公司,我們在世界找最優秀的人來組合,8個人中有5個是從美國放棄工作回來創辦小米,3個中關村創業者,平均年齡40多歲,都是年富力強。40多歲在台灣是年輕人,在大陸就是老同志了,幾乎沒有人會覺得,40幾歲的人還開始創業?反正我是有很大壓力的。   


ESQ:你的壓力是? 

L:我那時最大壓力,是「萬一弄砸了別人會怎麼看?」說「你看這個老同志不服老啊,還要去創業?」   


ESQ:你會擔心人家怎麼看你? 

L:當然!尤其是包括像傅盛這樣的小朋友怎麼看?說「你看,雷軍老在大家面前吹牛,自己幹也不怎麼樣嘛!」尤其是我做了這麼些年的天使投資人,自己重新下海如果沒有成績,那真的丟臉。   


ESQ:那怎麼辦?

L:但當時激勵我自己的,真是夢想。我覺得人生還是要去實現自己的夢想,不管結果怎麼樣;如果我們試都不敢試,那人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也是我很喜歡談論「夢想」的原因。我覺得不管是在大陸,或是台灣,還是天涯海角,「追尋夢想」永遠都是最勵志的話題。我希望年輕人、創業者,不管你的夢想有多麼離譜,或有多少人嘲笑你,你都該堅持自己的目標,永不停息的去追尋。這就是夢想的力量。那麼,小米四年多前的夢想,為什麼在今天取得不錯的成績?我其實覺得,在小米的故事裡有許多天時地利人和,我就不展開了,台灣雜誌報導挺多的。   


ESQ:聊聊小米吧!有人說小米的成功靠的是行銷而不是產品,你怎麼看? 

L:說到小米,還是得談談之前的創業。我們早期做金山的時候,是一個純研發部門,幾個人都是工程師,沒有市場部,客服電話都是我接的,因為公司誰都不愛接;初期我們非常成功,但1996年我們差點關門,因為微軟進來了。反思原因,我們早期覺得自己「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快就能風靡全國。但微軟不僅產品做得好,行銷也做得好。所以我們決定跟微軟學習行銷。 但後來我發現,精力花到行銷上以後,我們對研發的重視勢必會減弱,所以我們做的大量產品,說實話我覺得還是不夠好;當時大環境也不好,最後,我們在行銷上花了很多力氣,但始終沒有真正做起來。 所以在做小米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很高的期望值,也遮罩了外部所有的壓力。因為我作為老同志創業,思想負擔比較重,就怕弄砸了不好看。   


ESQ:這就是你剛剛提到的「壓力」。 

L:對,所以我們在初期的一年半是保密的。最開始,小米就只是一個純研發部門,因為創辦之初資源不多,所以我希望最好能不花一毛錢,就把MIUI(小米科技開發的Android行動作業系統)的用戶做到一百萬人,所以我們把它放在網路論壇上,免費提供給用戶使用,希望用戶回饋意見給小米。   


ESQ:據我所知,小米可以說是靠「用戶口碑」起家的,好像說你們會在網路論壇上開放提供idea,如果網友支援,你們就會開發這項功能,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思考走向? 

L;我常提到,小米的核心是「專注、極致、口碑、快」,這4個詞其實是沒有先後順序的。你仔細想想,不專注,速度就快不了,改得不快呢,就沒用戶口碑,不做到極致呢,也沒口碑,不專注呢肯定就不極致,所以它們是這麼一個關係。我們終極目標是要形成口碑,不做到極致就沒口碑,改得不快也沒口碑,不專注也沒口碑,所以,口碑是我們的核心。 過去的企業,沒有一個幹到極致,口碑就不好,口碑不夠就砸廣告,不掙錢再做更多的產品,惡性循環。我們的問題是什麼呢?我們以前的迴圈是,沒口碑、銷量不夠大、任務完不成,那就就做更多的產品,更多的產品就導致惡性循環,所以小米是「去KPI」的,去「銷售任務」的,你不可能一年就賣3,000萬台,賣30萬台就不錯了。我覺得,小米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米粉覺得小米手機好,值!   


ESQ:但你有想過,如果輸了怎麼辦嗎? 

L:我其實想過,這是我最後一次創業,輸了就算了,因為我曾經試過了。再我40歲、年富力強,擁有所有社會資源的時候試了一次,如果輸了那就算了,也就退出了。所以我們在創辦小米的時候,就跟大家說得很清楚,一起幹4年,如果4年之內還弄不起來,就撤了。 小米未來也會遇到更大的困難,我覺得每個企業要死3次才算真正的成功,遲早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的;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們今天在談它未來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我覺得不用談了。因為我做20幾年企業,都是幾生幾死的,小米才3年,等我們小米到13年、23年再看看,還需要時間。   


ESQ:那,現在的小米跟你當初的規劃比起來,要好得多嗎? 

L:我覺得超出尋常的好。今天的成功是我們預見到的,但今天的速度和時間是我們沒有預見到的。   


ESQ:你怎麼定義這個「好」? 

L:一方面是大家對小米的口碑評價。小米的定位是一家國民企業,我們在做的事情是推動這一輪工業革命,改變工業社會的標誌,首先就是讓所有產品都質優價廉;我們已經用了3年時間改變了智慧手機行業,所有產品都變好變便宜了。10年後,你將看到小米改變了中國,至少是工業。我們還想成為世界第一,讓全球享受中國科技創新的樂趣。 另外,我想小米的現在的階段性成功,一部分可說是靠著小米生態鏈而生的。   


ESQ:你是說小米推出的多元產品,就像說前一段時間推出的空氣清淨機? 

L:可以這麼說。小米怎麼看智能家庭?小米的戰略是以手機為中心,連結所有智慧設備。所有連接、存儲,都在手機上,智能家居對小米是至為關鍵的一戰,未來3年、5年、10年,每個人的個人設備、工作設備和家庭設備,會全部智慧化,而且全部能連結到手機與雲端,這一步的機會已經開始了。 大陸已有許多新創公司進入了智慧領域,其實在這個領域,台灣有非常大的優勢,因為台灣有極及其深厚的工業基礎,有非常多軟、硬體工程師,我認為這是台灣創業最核心的方向。關鍵問題是,如何把互聯網融合進來?如何做軟硬體的連接? 這又回到小米的合作策略,有人說小米好像甚麼都做,我覺得這是對小米的天大的誤解,小米一直強調「少做事情」,只專注在三類設備上:手機、電視、以及路由器,其他發布的產品都是小米合作夥伴的產品。像手環、空氣淨化器等,也是合作夥伴做的,如果大家有好的產品好的創意,小米很願意與大家合作。   


ESQ:可是,你們怎麼找到這些合作夥伴的?又如何說服他們掛上「小米」的商標呢? 

L:我們在初期作智能家庭的時候,其實並沒有能力說服我們的合作夥伴,所以是用募股的方式來取得雙方的互信。這是一個策略,當我們進展到一個階段之後,我們會完全開放我們的生態鏈,所以不管是初創的硬體公司,或是家電巨頭,都是我們非常歡迎的合作夥伴。我們的策略可以簡化成一句話: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把敵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所以不管是哪一種企業型態,我們都很樂意張開雙手擁抱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願意和所有人一起合作,共同推進我們的願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的家庭設備、個人設備,都可以無縫地與我們的手機連結在一起,無縫地與雲連結在一起,我們的生活會變成甚麼樣子?所以所有設備的智慧化,智慧家居與智慧家庭的推進,將可以更好地踐行我們的目標。   


ESQ:所以,小米接下來的目標,以及你對台灣科技創業者,有什麼建議? 

L:總結一下,未來5到10年,特別適合台灣年輕人的方向,一是移動互聯網,核心業務就3、4個人做的,做不到一年半時間,就到美國上市,這事台灣年輕人絕對可以幹;第2個特別有價值的方向是智慧設備,就是我剛剛提到的智慧家庭,最最重要的,是以手機為中心,連結所有設備,促使所有設備智慧化。這也是小米今天努力的大方向。 不過,大家動作一定要快,在互聯網創業的今天,「天下武功,惟快不破」,我覺得速度一定要快。我們很喜歡台灣,是因為台灣的節奏感和氛圍,但有時一想,這氛圍好像顯得太悠閒,雖然我們很喜歡,但對創業來說,節奏有點慢;希望台灣創業能像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一樣熱火朝天的,這才是創業的氛圍。 


【完整內容請見2015年2月號君子時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