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生命的領悟 - 【What I've Learned】伊藤潤二:沒錯 我很喜歡嚇人
生命的領悟

【What I've Learned】伊藤潤二:沒錯 我很喜歡嚇人

2016/02/15 編輯 /

漫畫家、導演、編劇、當代恐怖美學大師,52歲|台北市2015年12月5日採訪。

Text by 郭璈 Image:courtesy of 大亦睿與三喵卡樂


>我原本是齒科技士,但因為有習慣性手腳冰冷,生理上似乎不是很適合這工作,當年月刊《Halloween》舉辦《楳圖一雄賞》,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投稿,後來《富江》得獎,就一路這麼畫下來了。 

>沒錯,我是個很喜歡「嚇人」的人。

>作品背後的意涵,自然有很多讀者會有不同解讀,這也是我身為創作者所感受到最有趣的回饋。 

>美國科幻恐怖作家H.P. Lovecraft對我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特別是那種人類永遠無法理解生命全貌的未知與絕望。 

>《大法師》這部電影是我很重要的啟蒙者,小時候住在鄉下很少看電影,單單看到電視擷取的橋段就覺得很震撼。 

>我的兩個姊姊很喜歡看恐怖漫畫,家裡有許多楳圖一雄老師的作品,小時候看覺得可怕又有趣,就想嘗試畫看看。 

>「夢境」是我諸多作品的靈感來源,《人頭氣球》就是年輕時的一個夢,短篇故事構思通常較快,不過我會因為連載雜誌屬性做一些內容調整;長篇作品故事線比較複雜,會需要考量更多市場因素,編輯的意見就非常重要。 

>我在作畫前會先寫下故事大綱跟人物關係表,再畫出分鏡表。我最新出版的《自選傑作集》,就特別收錄了這些當時作畫前的靈感與紀錄。 

>15歲那年,一位同學突然車禍死亡,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生死的衝擊,昨天談天嘻鬧的玩伴,今天就消失了,但名字還留在大家的討論中。有沒有可能死去的人突然面無表情地出現?是我創造出「富江」的原由。 

>工作時如果太安靜,有時畫久了自己也是會毛毛的,我會放些爵士樂、或是把電視新聞轉小聲播出來。 

>回頭看過往的創作,是一種很重要的修煉,然後想著「啊!當初如果可以畫得更細緻就好了……。」這次為了展覽也發表《人頭氣球》續篇,有種找回年輕的感覺。 

>就算是日常中再平凡不過的事物,一直盯著它看,就會跑出恐怖來。

>作為一名創作者,必須不時地吸收新知,我休閒時會看大量的電影與書籍,當然,大多跟恐怖有關。 

>15年前《漩渦》出版時我第一次來台宣傳,台灣讀者給了我非常多美好回憶,所以我就把我的首展獻給台灣,亦作為對台灣讀者的感謝。 

>「雙一」那種有點渴望眾人關愛、又有點孤僻、卻有很多內心戲的個性,可能跟我年輕時最相像。事實上這角色就是我某些人格特質的放大。 

>我渴望飛行。

>我年輕時對女生有恐懼陰影,越美的女孩我越不敢接近,結婚之後有比較好些了,但我還是覺得女性是種非常不可預測的生物。 

>我的妻子也是一名插畫家,我們尊重彼此的工作,不會互相過問太多。兩個女兒一個八歲、一個五歲,對恐怖漫畫沒興趣,有時她們會進來工作室,看著畫稿問一些跟恐怖無關的問題。

>我喜歡散步,並且觀察路人。 

>我定義的恐怖:超自然現象、超異能、生活上不會發生的事。

>當上社區的防災宣導委員是目前現實生活中最恐怖的事(笑)!我不太擅長與人交談,社區的媽媽們看我好像是個名人,就找我去了。 

>我現在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我有時會想,是不是因為太幸福,而導致在恐怖漫畫的創作上有點放慢速度? 

>我多想要親眼看看土星,因為土星的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 

>一生懸命,就是用全部的生命做一件事情。   


伊藤潤二 

聞名全球的日本恐怖漫畫大師,1963年出生於日本岐阜縣,原職業為齒模技工,在1986年第1屆《楳圖一雄賞》比賽中投稿的處女作《富江》以佳作入選第一席登埸,遂開啟漫畫家生涯,師承楳圖一雄與古賀新一的怪誕美學,畫功細膩,故事文本常以魔幻寫實主義架構出無結局的劇情,在驚悚獵奇的畫面之外,更象徵現世文明社會中的荒謬寓言,作品多次被改編登上大螢幕,目前正著手改編太宰治《人間失格》。首度海外個展《伊藤潤二恐怖美學體驗大展》已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鍋爐室登場,展期至2016年2月28日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