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訪問 - ﹝夢想進行式﹞攜古宴今 張聰
訪問

﹝夢想進行式﹞攜古宴今 張聰

2016/04/20 編輯 /

「如意宴是場宴席,又不只是場宴席。若真要解讀,應該是透過食物與食器,以視覺、觸覺與味覺與食客互動,從而產生共鳴的一場食物美學體驗。」出身瓷器世家的張聰,家族入股法國瓷器品牌Legle後,對中華美食文化有深刻體會的他,決定做一場融合中西文化的「實驗」,而這場實驗成品,就是如意宴。 

如意宴的名稱,來自於張聰邀請華裔設計師Peter Ting設計的中式宴席器皿──如意系列,「我因為太喜歡吃了,所以食物對我來說永遠是說不完的話題。」他說一次在巴黎的宴席上,與一群朋友說到「最好吃的料理」,不管東西方人都一致認為是中菜,「但大家也發現,既然中菜這麼有名,為什麼盛裝中菜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器皿呢?」張聰認為,孔子說「食不厭精,燴不厭細」,既然沒有可以呈現華人料理美味的經典食器,張聰決定乾脆自己來搞一個,於是就產生了「如意」這系列作品。 

如意系列作品的確是華人食器文化的經典,每一項器皿都代表了一種中國傳統工法與文化,但發表後張聰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後來我發現,只有食器沒有料理,就像一個死掉的博物館一樣缺乏生命,於是乎就產生乾脆拿它們來設計一套宴席料理的想法。」 

話說得簡單,但這一條路走下去根本就是一條無底洞,「我想要呈現食物的美,它不只是要長得漂亮、吃了好吃,更重要的,則是這樣的食物到底代表了一種什麼樣的飲食文化。」目前如意宴共有六套,每一套都是極為獨特的美食藝術。 

不同於以一般的中式「合菜」觀點,而改用席上的套餐,張聰笑說這並不是學西方的想像,而是對跨越三千年的「致敬」,「早在西周時期就有分餐而食的禮儀,只是因為時代演進,我們都忘記了。」除了歷史淵源,這當然也跟社會結構有關了。 

歐洲社會早已踏入富裕社會幾百年,人們除了物質享受,還有牢固的精神生活,有生活素養,知道如何以個人品味欣賞美好事物。反之,不管是中國還是台灣,經濟起飛不過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品味還在摸索的階段,對此,張聰笑言「如意宴就是在搞革命。」 

張聰坦言,十多年前接手父親的生意,想的只是如何賺錢、提高公司利潤,「來到人生另一階段,心態改變了,不斷重復之前雖然很安穩,但沒多大意思,希望藉著品牌推動文化思想,那麼,這個品牌便能建立真正的價值。」他打趣:「人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有什麼分別?爺爺那代從河南走難來香港,生活是為了生存;父親那一代,生活是謀生、是開創、是確保能養活家人之餘過得好一點;來到我這一代,生活的主觀條件有了,客觀條件也終於允許我追求所謂的個人夢想,我現在不去做,還等什麼呢?」 

張聰,眉清目秀,理個平頭,乍看真有幾分像西藏來的仁波切,難怪某報狗仔隊拍到他在酒店門口送客時,因對方是舒淇、劉嘉玲,就繪聲繪影說兩位女星密會來港的大寶法王,其實兩人是應邀來品嘗「如意宴」,荒唐捏造的娛樂新聞,為如意宴添上茶餘飯後用來當笑話的花絮;但也就是這樣的自由觀感,讓如意宴成為文化的傳奇,「我不敢說要改變這個世界,我只希望能夠改變這一代華人對自身文化的要求。」張聰說這話的時候臉上大大的笑容,但笑容的背後,夢想不小。

同場加映:
﹝夢想進行式﹞
跑步哲學家 陳彥博
音樂調和人生 莊東杰
帶出台灣的美 季裕棠
台灣第一支全裝美式足球隊 台北獵人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