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訪問 - 歸零之後的勇敢 李聖傑
訪問

歸零之後的勇敢 李聖傑

2014/09/15 編輯 / Chuck

歌手、錞藝音樂執行長、網球選手,41歲  台北市2014年8月11日採訪。 

Text by 郭璈 Photograph by 蔡明宗

 ZY8A7758

15年的時光,可以讓一個男孩蛻變為男人、可以讓一個男人更加成熟歷練。家喻戶曉的情歌王子李聖傑(Sam),出道將近15個年頭,唱過無數膾炙人口的情歌,這些經典曲目,不僅陪伴許多男孩成長,也唱盡男人心底愛情裡難以言喻的喜怒哀樂,光是一首〈痴心絕對〉,要說全台灣沒有一個男生不會唱這首歌似乎也不會太誇張。 

「這首歌我已在公開場合唱過九千三百零五次。」九千三百零五次?難道都不會唱膩?「我始終認為歌手在面對重複的歌曲時都應該讓自己保持一種新鮮感,好比錄新歌,也許要唱幾百遍,但每一次都要保有靈魂,何況Live只有一次。每次表演同一首歌我都要找出更多可能性,即便是旋律或拍子的細微變化都好。」 

大家對Sam的歌曲朗朗上口,但鮮少人知道,歌聲細膩獨特的他,其實是網球國手出身,更是台北市網球協會第一屆理事長,在演藝圈裡也是不少藝人的最佳私人教練,這些年除了忙於音樂事業,也積極推廣網球與選手培訓。才子不僅允文允武,更有經營頭腦,2005年創立錞藝音樂,網羅國內外各領域音樂人才,更致力結合運動經紀,將不同類型的音樂放進各種運動裡,不僅限品牌活動呈現,甚至要與藝人、科技結合,成為一種Lifestyle。 

成立自己的音樂工作室,Sam將之視為實踐夢想的啟程。早在2004年發行《絕對痴心.手放開》不久,他就逐漸意識到未來的音樂市場不該淪於制式,「那幾年我一直觀察,學習各家唱片公司的製作、企劃和宣傳,以前的我習慣照著公司給的劇本走,但歌手應該是要表達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該受困於唱片公司想要的聲音或需要的形象。」離開了大型公司的保護傘,希望能以真實的自己去面對聽眾,「雖然一開始也很猶豫,也許必須再更確定究竟累積了多少,但我也不願只是等待唱片公司為我打造一切,我想知道自己的極限。」 

久違的新專輯即將問世,近期正忙於錄音與後製,這次特別撥冗與Esquire聊聊天,Sam的神情顯得相當自在。身兼歌手與製作人,他表示,製作新專輯是一種將自己「歸零」的儀式,「每每面對新專輯其實都會有些掙扎,現階段的我究竟想表達什麼?我會把新專輯當成重生──重新檢視自我。」他覺得,音樂就是在主觀裡求客觀,「人家常說『在商業與現實間取捨』,其實我非常了解這一點,想要的音樂形狀,是否能和聽眾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我也一直在摸索,作音樂除了要讓大家喜歡,也要讓人有『原來李聖傑也會這樣的曲風』的驚喜感。」也許是就讀中文系的關係,Sam坦言自己非常注重歌詞的故事性與層次,喜歡創造出具有起承轉合的邏輯,讓聽眾進入故事。對他來說,音樂往往是神來一筆的靈感,「通常一首歌的旋律、拍子和節奏在我腦中定型後,我多半也架構好了編曲藍圖,甚至歌名、歌詞都有了雛形。我多半用哼的把腦中旋律用手機記錄下來,再和我的樂手朋友們一起將歌曲譜出來。」 

若是有幸聽過Sam的現場演出,就會知道他是位非常重視現場Tone調的歌手,尤其強調Rock元素或R&B的臨場節奏與律動,而非只被K歌文化給限制。此次新專輯,也特別以「Gentle Rock」為概念,在錄音上也著重Live的臨場感,「這是一張強調『Face To Face』的專輯,裡頭充滿了我對人生的領悟與感受。現代人物質富足,但情感交流卻越來越疏離,希望透過這張專輯的歌曲,表達一種歸零之後的重生與勇敢。」身兼音樂公司執行長,Sam也提出了「微專輯」的概念,他認為,一張好的專輯就像四季春夏秋冬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各自有每季的起承轉合,「這次我們會花很長的時間去宣傳,每一階段的單曲都會力求細微,一系列的MV也會像微電影般互有關聯,每一首歌都不要讓它只是聽過就算。」 

聊起音樂,眼前的Sam就像個大男孩般,即便過了40歲,他的外貌和談吐依舊是那麼年輕有活力,他說,充足的睡眠與運動就是保持年輕的祕訣。回首近15年的歌手生涯,他直言,自己是個懂得滿足的人,年少時,是傻傻地唱,一路遇到挫折也渾然不覺,卻也就這麼撐過來了,「音樂路走得辛苦,但遇到許多貴人,等到40歲後再回首過往,覺得這一切都是因為感謝與堅持。」對他而言,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是不被時代洪流淹沒的唯一法則,「我比較樂觀,相信堅持的美德,也相信別人終將會看見你的不同。」

 就像那九千三百零五次的〈痴心絕對〉,每一次都要找出不同的可能。 

李聖傑 

1973年生,高雄人,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以獨特的嗓音和細膩的情歌作品著稱,在出道成為歌手前可是位名符其實的網球國手。近年除了音樂事業,推廣網球運動及選手培育也不遺餘力,曾任第一屆台北市網球協會理事長,2005年創立錞藝音樂(Zoommuzik),致力各領域音樂與運動經紀兩者概念作結合。 

【完整內容請見201409月號君子時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