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STYLE - 左右兩難 馬克宏的挑戰
STYLE

左右兩難 馬克宏的挑戰

2017/07/13 編輯 / Lee Paris

法國新總統馬克宏很特別,不僅是因為年輕帥氣或是師生戀,

在他背後盤根錯節的政治暗潮,也催生了百年少有的局面,無論如何年輕世代掌權令人欣喜,只是左右不逢源,挑戰依然很大。 Text by 黃博鉞 Images: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新創中間政黨一舉勝選 2016年底以後,西方世界媒體多以「川普」入標來形容歐陸或西方國家的候選人,也時常看到川普很多非典型政治人物的言論引發混亂,然而他的本質僅是混亂嗎?2017年是歐陸的選舉年,緊接著荷蘭大選後登場的就是法國總統大選,再來就是9月的德國國會改選,而今年的關鍵字可以劃在幾個地方,像是川普、脫歐和極右派。用「川普」來形容近年崛起的極右派候選人也成常態,這些人往往以愛國主義包裝民粹,聲討難民問題,像是荷蘭的懷爾德斯(Geert Wilders)、法國的勒朋(Marine Le Pen),認為難民是國家衰弱的原因之一。 過往右派支持者也有變化,許多的藍領階級轉向支持極右派、放棄左派,反倒是社會的白領和高知識分子成為左派的最大擁護者,認為是進步價值,這是相當巨大的改變。只是不管兩邊勢力如何消長轉變,馬克宏於2016年4月創立的中間路線政黨「前進!」(En Marche !)卻打破過往的左右之爭,一舉搶下總統大位,開創了新局,只是真能如此順利打開新局嗎? 缺乏國會支持前途艱難 馬克宏的政黨當然在國會內還沒有席次,他必須在之後的國會選舉中找到奧援,親歐盟的他,選戰多次誓言「對抗分裂勢力」,自然不可能尋求極右派協助。然而目前的577國會席位中,中間偏左的聯盟佔331席、偏右的佔229席,極右派的民族陣線僅2席,勢必要在左右勢力中選擇。馬克宏就任次日就任命中間偏右的菲利浦(Édouard Philippe) 作為議會總理,看來暫時不會大動作尋求左派幫忙。2012年社會黨的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成為法國第二位左派總統,但僅4年的時間就聲勢直落,卸任前的民調支持度低至4%,被批評為軟弱,曾在他任內擔任經濟部長的馬克宏也有感於稅務改革等相關進度緩慢,最終求去自組政黨。 法國在歐蘭德任內經歷了多次恐攻,從2015年法國積極介入敘利亞內戰及《查理周刊》事件後成轉捩點,11月發生百多人喪生的巴黎恐攻、2016年尼斯也發生卡車衝撞人群,甚至大選前巴黎也有攻擊警察的事件,讓歐蘭德政權蒙上陰影。藉著抨擊相關議題,將來自中東國家的難民與「伊斯蘭國」(ISIS)勾上邊只不過是民粹主義崛起的表面手段,真正的內核還是在整體國家的衰退,過往與歐盟合縱連橫、推動全球化並沒有解決高失業率和經濟成長停滯的問題,法國失業問題嚴重,常態性失業為10%、青年失業人口高達24%。最初聲勢大好的保守右派領袖費雍也傾向減少社會福利、放寬對資方的限制,認為這樣能刺激投資,增加工作機會。像是取消富人稅和放寬「35工時」法律,希望最高能把工時拉至48小時,引發工會反彈。和多數右派政見一樣,認為太多社會福利的重擔壓在企業上才會讓經濟成長緩慢,打擊工會的政見也讓他贏得「法國柴契爾夫人」的稱號,法國選舉早期依然傾向傳統的左右之爭,比較不像後來我們看到的奇怪現象,左派缺席,極右對抗中間新興路線,當然這前提是沒有《鴨鳴報》報出費雍的「假工作」醜聞,讓整個局勢翻盤以前。法國創下自1969年以來最低投票率,僅7成5投票,2成多棄投,也有大量空白票,等於兩邊都不蓋。許多法國選民表示,這次是因為無人可選,不得不票投馬克宏,似乎也和法國傳統上疏遠極端主義有關,退出NATO、脫歐和嚴格的限制移民似乎不是民眾的首要選擇,不容忽視,藉著操作難民問題等輿論,勒朋依然得到3成票數,值得觀察。 PARIS, FRANCE - APRIL 23: Founder and Leader of the political movement 'En Marche !' Emmanuel Macron, flanked by his wife Brigitte Trogneux, speaks after projected results suggest that he has won the lead percentage of votes in the first round of the French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t Parc des Expositions Porte de Versailles on April 23, 2017 in Paris, France. Macron and National Front Party Leader Marine Le Pen, will compete in the next round of the French Presidential Elections on May 7 to decide the next President of France. (Photo by Sylvain Lefevre/Getty Images)深埋左右派的老問題 馬克宏的政見並不特別突出,《哈芬登郵報》評論,也許他提出的政見優於極端主義的勒朋,至少不會刺激到歐盟等同盟國,只是很多新的經濟計劃依然承襲前認歐蘭德的影子,亦有點歐巴馬風格,更多的政府干預,左派特色仍強。施行以久的35小時工時制是否會改變也讓工會關注,勞動部長庫姆里提出的《勞動法改革草案》4月時也引發一輪抗爭,放寬對企業工時、解雇員工的限制,期望能活化聘雇員工的意願。 馬克宏並非沒有意識到難民和恐怖主義問題,他提出550億的經濟建設計劃,獎勵願意僱傭移民的企業,並投入青年職業培訓。《哈芬登郵報》訪問經濟學人前總編輯艾摩特(Bill Emmott)時他指出,法國的選舉已決定性的打敗反對更開放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人們。無論是勒朋還是川普,過去一直將矛頭指向全球化及恐怖主義,某個程度上很好的將焦點暫時轉移。以美國為例,從川普上任以來,真正的問題沒看到有效解方,限制移民及技術移民,試圖吸引外資入美,卻沒有發現真正的問題在於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短期減少失業率終究是飲鴆止渴。 馬克宏新政如何還需要時日觀察,但從歐陸的分裂主義、西方世界崛起的極端主義可以發現,國際社會的政治版圖已逐漸改變,法國跳脫傳統左右派意外殺出新局未嘗不是一種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