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STYLE - 小型酒廠崛起的新世代
STYLE

小型酒廠崛起的新世代

2017/05/02 編輯 / Lee Paris

我剛飛了一趟加拿大回來,受邀去溫哥華為當地的威士忌愛好者演講,也順便托當地的朋友帶著我逛了兩家威士忌酒廠,

兩家酒廠都是以極小的規模在生產著威士忌,差不多都只成軍了3∼5年的歷史,我們一般估計威士忌產量是看酒廠的蒸餾器大小,這兩家,其中一家220公升,另一家比較大,也不到1000公升。 Text by 林一峰 Photographs by Cheng-Yao Tsai 除了加拿大,美國也是如雨後春筍大量的精釀酒廠崛起,所謂的精釀,就是以極小產量,甚至像家庭式的生產,有些因為不具經濟規模,因此較高的成本,會以較高的售價流通在市面上,一樣受到這個分眾世代的歡迎。 不只是美洲,歐洲許多國家也興起了小型酒廠的風潮,我自己就拜訪過幾家,產量都是極端迷你。剛拿到WWA世界最佳單桶原酒的日本新酒廠「秩父」也不過2000公升,以前,在蘇格蘭威士忌的研究中,「麥卡倫」號稱蘇格蘭斯貝區最小的再餾器尺寸是4000公升,從新的世代看起來,顯然是巨人了。 這一波風起雲湧的小型酒廠世代,並不僅限於威士忌蒸餾廠,透明烈酒廠,啤酒廠。甚至從美國加州葡萄酒農所掀起的膜拜酒風潮,都是以在小小塊的葡萄園,不追求產量,以追求最高質量為目的來生產的天價葡萄酒。這些小型的威士忌廠或啤酒廠雖然不是天價,但是因為生產規模的限制,在市場上,相對主流的大量生產大眾化商品的酒廠的價格,明顯的高昂。 如果你是一個飲酒的消費者,你會喝便宜,被大量生產的大眾飲品?還是喝較為昂貴的小量生產更具特色的小眾飲品?我想這個答案,除了由經濟能力的多寡來決定之外,這又是另一個世代的問題了。 前一陣子,有一則新聞,一位企業家語重心長的期望下一代不計較,默默地努力工作會被看到,而不是一天到晚花錢出國旅行。他所說的這段話,挑動了長久以來世代思考斷層的敏感神經,掀起了年輕世代各方撻伐。為什麼一位企業家發自內心自以為是的好意,不只沒受到他所期待的感謝,甚至造成了公關危機,企業累積已久的形象,差點毀於一旦? 而一個政府的執政者和民意代表,集中了這個環境民選的菁英,當他們上台後,常常說出來的話,為什麼總是被嘲笑不食人間煙火,提出讓人啼笑皆非的政策,甚至不曉得他們是活在哪個世代了? 在威士忌的世界中,我看到當初在蘇格蘭以反叛為名的布萊迪酒廠,用很小的規模,在一家酒廠內顛覆酒廠一種原酒型式的傳承,嘗試多種的原酒型式,不同層次泥煤炭濃度麥芽的實驗,2次,3次,4次蒸餾的玩耍,來自全世界熟成過不同酒類的橡木桶再放威士忌進去熟成,讓威士忌世界不再沉悶無趣。這樣在當初是非常極端和受人非議的行為。我拜訪過幾家美洲和歐洲的小型酒廠,他們把當時布萊迪的創辦人吉姆‧麥克文(Jim McEwan)奉為神明,拷貝他的小型酒廠實驗,讓小型酒廠不可取代的豐富度,在成本優勢的大酒商產品線中,殺出重圍。 如今,這樣的分眾思考,甚至連那些像是恐龍般的大型酒業集團都鬆動了,原來只是倨傲的推出幾樣的大眾化商品來獲取利潤,如今也學習針對不同市場不同消費者用著不同的語言進行溝通,如此才能永續經營。 威士忌的世界如是,經營企業,治理國家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