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訪問 - ESQ&A:陳盈駿 蛻變而後新生
訪問

ESQ&A:陳盈駿 蛻變而後新生

2017/10/13 編輯 / Huang Po Yueh

控球後衛在籃球場上素有戰場指揮官的稱呼,不但要隨時觀察戰場動向,還要落實戰術執行,依照隊友的特性 做最好的分配。今年的國際賽事,我們看到從NCAA歸國的陳盈駿完美扮演了這個角色, 蛻變後的他也將往職業籃壇前進。這次專訪他,真的人如其球風,穩重而踏實。

Text by 黃博鉞 Images:courtesy of Nike、世大運官網

 相信大家都看到世大運賽場上陳盈駿的優秀表現,有令人感動,接管整場比賽的台韓之戰,還有極力對抗身材劣勢,率領球隊穩紮穩打,最終突破的台墨之戰,這些當然都只是賽事的冰山一角。本屆的世大運,對陳盈駿跟台灣籃壇都是相當特別的一年。正值他在NCAA最後一年,再度接受國家隊徵召回台,是名符其實的回家比賽。而歷經4次瓊斯盃國際賽的洗禮,他領導年輕選手們在世大運賽場上對抗各國優秀球員時,更穩重,頗有大將之風。最終率領中華隊拿下賽事總排名第13名,這些都能看出台灣年輕世代籃球員真的不容小覷。 在HBL大放異彩,在畢業後遠赴美國,參加NCAA聯賽,隨後幾年也多次接受國家徵召。今年為了準備世大運,在瓊斯盃賽事中並沒有參加一隊,但還是有參與中華白的戰役,表現可圈可點,更被選為2017年7月比賽的最佳五人。陳盈駿早在能仁家商時期就是優異的球員,雖然高中生涯未能奪冠,後來在機緣巧合下,有幸挑戰美國NCAA一級籃壇,在台灣出身球員中是史上第二人。許多人對他的評價都是一位全面的優秀控衛,組織力強,穩定,用頭腦打球;現在成為CBA選秀狀元,似乎證實了亞洲籃壇對他的評價。一個好的籃球員會在意什麼事情?除了不斷挑戰自我,聽他娓娓道來對每場比賽的看法,重視戰術執行,欣賞如歐洲球隊的戰術執行力,可以感覺得到,我們眼前這個年輕運動員,未來絕對會是優秀的球場領導者之一。


ESQ:會緊張嗎?因為和台灣賽場可能不太一樣。

陳盈駿:會啊!一方面是自己職業生涯剛起步,之前也沒有類似經驗,畢竟打學生籃球、國際賽或職業聯賽,這都是都不一樣的。未來要面對的對手是比我好,也更高壯,甚至比我還快,而且更有經驗的人。還有更多打過NBA的選手在CBA裡。當然會緊張,只是興奮也居多,覺得要再次去挑戰,突破自己的極限,一邊試試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夠盡早的適應。  

ESQ:你一開始打籃球的時候就已經篤定說,未來就是要當職籃選手嗎?

陳盈駿:沒有欸,當初也沒想說自己一定會當上職業選手或是國家隊的選手。 當然因為一路以來都有這個目標,才有這個動力,每一年都突破自己,希望每次都做得更好,後來可能慢慢有打出一些表現來,才有這些機會。 

ESQ:你幾次接受徵召,打國家代表隊?像是瓊斯盃就打了4次?

陳盈駿:對啊,記得第一次當國手是16歲,然後是18、19歲,像今年瓊斯盃就是第4次參加,真的也是一路過來,不是一開始想說一定要成為職業選手,反而是有這些經歷跟過程,才會讓自己有這個目標,想要打得更好。  

ESQ:你最初怎麼會想投入籃球運動?或著說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對籃球有熱情?

陳盈駿:當初也是好玩啦!因為從7歲的時候開始摸球,以前還不知道籃球這種東西怎麼打的時候,到外面看到鄰居在打球,每天經過在那邊看覺得很有趣,後來那年的暑假加入他們,嘗試了一下,發現好好玩,玩出興趣來,接下來的整個暑假都在打球,打打打,打到10歲時加入國小校隊。 

ESQ:之前有看到你說,HBL時期很想加入中華隊,你最早是什麼時候開始有這種想法的?

陳盈駿:在打HBL前就會看球、看中華隊的比賽,開始打球就會想:「以後想要打中華隊。」後來打到不同層級,自己慢慢靠近那個程度,就會更想要再往前一步,去挑戰中華隊看看。

  陳盈駿在世大運期間宛如球場上的教練,力克韓國隊的比賽,也展現得分與指揮能力兼具的高水準。 

 ESQ:這一路過程應該都蠻辛苦的,從校隊、HBL,到被首次被徵召去打國家代表隊,後來參與越來越多次國際賽,壓力應該都不小,支持你撐下去的動力是?

陳盈駿:一直是有這個熱情,想要挑戰最好的,因為期許自己到每支球隊都要成為最好的球員,所以就是有目標、有動力。當然也是有家人的鼓勵,這段路上,他們也是很支持、鼓勵我,讓我去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反對我去做,所以家人的鼓勵給我很大的力量前進。  

ESQ:家人一直都是你最好的後援,這其實蠻感人的,常常聽到有些運動員可能中間必須要放棄,因為現實的因素,很難得到足夠的支持。

 陳盈駿:對啊!一部份也是因為家庭背景等因素使然。小時候就是沒有這麼多資源,一路以來看著家人辛苦,就會希望哪一天我能夠用場上的表現來榮耀家人,想要改善我的家庭吧,這樣就會有動力。 

ESQ:你後來自己一個人去美國打球,雖然留學是一個很棒的機會,可是異地生活,會不會很想念在台灣的一些生活或是隊友? 

陳盈駿:一定會呀,我在高中的時候住宿,跟隊友的感情都很好,生活在一起,跟隊友相處真的都很像自己的家人一樣,所以那種心情轉換是蠻大的。高中畢業、打完HBL以後自己到美國去,也是另外一個世界,真的完全不一樣,文化也有很大的差異,等於是重頭開始,要去交新朋友。一開始真的很不適應這個環境,也是幾年過後才開始找到方式去跟人相處,然後找方法在那邊生存。  

ESQ:聽起來也是經歷了一段成長,在美國除了籃球跟日常的訓練以外,你有沒有什麼常做的事情?生活重心會放在哪裡呢? 

陳盈駿:對我來說,打球以外的時間當然是先以課業為主,一樣是花很多的時間在圖書館做功課,能夠盡早完成,才去找一些好朋友聊天,或是去走走吃飯。打球課業之外,我一樣會給自己一個目標,像一個期許吧!希望能夠交更多的朋友,會想辦法踏出這個舒適圈。一開始到美國那段不適應的時期,經常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不太敢去交朋友,因為對自己的英文或是語言表達沒有信心,所以就在房間裡做自己的事情。當時會害怕、會緊張、會不太敢去表達,可是當我突破那一段障礙以後,就慢慢發現,不管是語言或是跟人之間的交際,都有明顯的進步。這也讓我有勇氣多跟朋友相處、多認識新朋友,一方面也可以讓我排解想家的心情。 

 ESQ:你打球的時候,有沒有特別崇拜的美國籃球員呢?

陳盈駿:有啊,就是Kobe Bryant。他是一直會想要模仿、學習的對象,喜歡他不只是球場上的表現,球場下的努力更是值得去學習。 ESQ:那個拼勁,還有黑曼巴精神! 陳盈駿:對呀,因為自己也讀了很多他的故事,像那個訓練的量、訓練的菜單跟項目,也就會想要去模仿他看看,看自己能不能更突破。主要就是欣賞他的態度跟精神。 

 ESQ:當時是什麼樣的機緣下去打NCAA呢? 

陳盈駿:一開始沒想到欸,好像高二的時候吧,有聽說這個機會,那個時候覺得想想而已,也沒有太認真。結果到了高三,剛好有一個機會到美國去參加一個叫Jordan Brand Classic,類似一個邀請賽的活動,那時候是打國際組,我是其中的年輕球員。就因為那一次,可能場上表現還OK,有美國的教練(當時我在美國第一所學校的教練)剛好也在場。這場活動有很多教練在場邊看,從那次比完賽後回台灣,就有人幫我接洽,教練也問我要不要去試試看,才正式有機會參與NCAA。那是第一所學校貝爾蒙特大學,後來最後一年是去自由大學。 

ESQ:那個時候你遇到低潮,是怎麼調適心情的?

陳盈駿:去年,就是我從貝爾蒙特大學畢業之後 ,因為剛好還有一年的資格可以去打,所以那時候也是很掙扎,可以選擇再打一年,或是選擇離開大學,直接投入職業賽。那時候跟家人、前輩討論很多,分析兩條路的不同發展。當然也有想到是NCAA最後一年,升上一級大學去打,算是圓自己當初去美國的夢想之一。而且自由大學也願意提供很好的條件,像是全額獎學金,甚至學費吃住什麼都全免,還願意提供研究所的學費,讓我能把學分修完為止。不只是想要圓自己的一個夢,也會想說,人家願意給我這麼好的條件去念碩士,很看重這件事,況且往長遠來看,這是更不一樣的發展。至於念書算是給自己一個後路,像是不打球以後,不管是學士或是碩士的專業,都想要應用在工作上。 

ESQ:後來你就被世大運徵召回來 不過同時也有瓊斯盃徵召 當時你自己有特別想參與哪一場嗎?

陳盈駿:這部分就配合安排,剛好今年是有資格,無論在年齡還是學籍上都有,加上又是比較特別一點在台灣,當然是想打,打哪場就看安排,配合調度。  

ESQ:你有被那個slogan感動到嗎?像「這次我們回家比賽」?因為對你來說,真的是從美國回來的。 

陳盈駿:有啊!真的蠻感動的。  

ESQ:你後來在比賽期間有再跟家人相聚嗎?因為世大運應該比較忙吧?

陳盈駿:對呀,也是只有在我比完賽的時候才有空檔吧。因為每一場比賽,他們都會從苗栗上來,像瓊斯盃的時候也是,相聚的時間也沒有很多,就是聊聊天,然後比賽前找一下他們在哪裡這樣。如果教練有叫了暫停,也會偷偷打個招呼。 

ESQ:你覺得在一場球賽裡,以你打的位置,會最注重什麼?會想要去輔助得分?或是整個落實戰術的執行?

陳盈駿:我覺得自己今年的角色跟以往的都不一樣,像是Charlie Parker教練或是我們的助理教練,都給我很多的機會去帶領這個球隊,因為很多成員都是年輕人,他們也希望把這個責任放在我身上。當然也有我幾個學長,他們有經驗也有打過SBL,更希望能夠帶領我們這些學弟。個人也期望能每一次確實的執行教練給我的工作及下達的戰術,在過程中多了解隊友,無論是在比賽或是訓練,慢慢的知道我們的選手、每個隊友的特性,這樣在場上才更有機會去助攻,判斷什麼時候跑位,以及如何給他們最大的協助。 主要是希望用自己個人的能力去帶動整個團隊,打出屬於團隊的籃球,把身邊的人都帶起來,讓他們能夠找到更多信心。像集訓期間跟比賽,我都不斷的鼓勵他們,會覺得既然是身邊的隊友,上了場有好的表現來互相支撐,整個球隊打起球來比較不會依賴特定的幾個人去打而已,那樣會很辛苦。  

ESQ:有沒有哪一場比賽讓你是特別印象深刻的,像你說的那種,想像的都有確實執行出來?

陳盈駿:覺得應該是墨西哥那場吧。很多人一開始也覺得贏下這場比賽的機率不大,甚至我們幾個球員賽前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可是我們從開賽到教練下達戰術,為了彌補身材劣勢,都希望能靠團隊戰術守住,用區域防守阻止他們切入跟內線單打,並鞏固我們的防守籃板。我覺得那一場是我們做最好的一場,因為墨西哥人真的都很高大,我們只能在防守上面做好;至於進攻,可能一開賽做得不是那麼的好,也太依賴外線,比較沒進入狀況,當時如果沒有外線,進攻就沒了。可是後面及時的調整,教練鼓勵大家要積極的突破,至少製造籃板跟分球的機會,後來慢慢有打出來,那場可能是我們執行內容最好的一場。  

ESQ:想問問有關CBA被選上狀元的事情,你那個時候有覺得說:「欸,這次選秀,不知道會不會中?」那時候有這種感覺嗎?

陳盈駿:心裡是會有一個底啦。應該是這麼說,那時候會想:「可能是有機會」,因為選秀前就有些消息了。自己心裡大概就會想說,應該會有機會被選上,如果上了就會想去挑戰看看。 *陳盈駿目前效力於CBA廣州龍獅隊,與NBA巫師隊的熱身賽、CBA季前賽都表現不俗。 

完整內容詳見Esquire國際中文版2017年第146期10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