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STYLE - 眾神的公路電影
STYLE

眾神的公路電影

2017/08/11 編輯 / Huang Po Yueh

現代人早已失去信仰,所有可供刺激、提升效率的才是顯學,或許不是《黑鏡》劇集中恐怖的科技預言,然而眾神退位,人性顯露,最終才發現信仰都是人心欲望的投射…

Text by 黃博鉞 Images: courtesy of 木馬文化、Netfilx 北歐神話有「諸神黃昏」的傳說,然而在尼爾‧蓋曼的小說中,諸神還未身死,黃昏卻已來臨,那是科技發展後,信仰消失的現代社會寓言。雖然初版早在2001年推出,主軸建立在人們對新神(科技、媒體)的崇拜,逐漸忘卻古老宗教的神祇,不過整部作品中穿插在主角故事的舊神回憶,更像是為失落神祇書寫的輓歌。2017年4月改編電視劇再度於Starz電視台首播,之後更在Netflix上架,再度將尼爾‧蓋曼獨特的說故事手法化為真實畫面,讓你看到神話與公路電影元素融為一爐,戲劇的呈現調性,可說是小說的完整再現。美國由數百年來不斷移入的移民組成,不同的宗教在這片土地上一直上演著各自的興衰史,從北歐神話出發的《美國眾神》主軸梗概不探討長年的宗教衝突,僅透過移民帶來的舊神(北歐諸神、愛爾蘭小矮妖、希臘、羅馬、埃及和非洲眾神還有海地巫毒教等等)逐漸凋零衰亡,失去神力的他們窮困潦倒,必須要做一些勞苦工作,甚至是偷搶拐騙來養活自己的情節描寫,點出現代人已不透過宗教來確定自我價值,美國這個國家終究不是古老眾神的土地。 失去信眾的舊神(右)早已沒有法力,潦倒到甚至靠違法行為營生。 小說初看當然有許多難懂的部分,如果你不是稍微對北歐神話有點理解的人,會不明白為什麼神秘的老人會獨眼,會叫做「星期三」?男主角和老人締結工作契約,為什麼喝的是蜜酒?不過這些都不打緊,作者本來的目的也不是要帶你理解整個神話譜系(當然有興趣的人可以另外去尋尼爾‧蓋曼的新書《北歐眾神》來讀),儘管輕鬆寫意的當作是一部公路電影故事,享受這部結合奇幻、驚悚與推理交織成的傑作,進入尼爾‧蓋曼龐大的故事宇宙之中。可能你會被書名、書封、華麗的書腰文字所誤導,以為這是一部探討信仰價值流失的鉅作,但不必擔心他說教,這絕對是表現優異的奇幻推理小說,圍繞著主角的神靈們有各自的煩惱,為了生存拐賣偷搶,即便是最優異、最受崇敬的新神也不例外,沒人說神祇就該莊嚴無暇,渴求信仰而活的祂們和常人無異。 眾神與常人無異,劇集的色調、選角和美術場景也完美營造出公路電影的氛圍。 「神祇也會死。祂們死了之後,沒有人為祂們哀悼,沒有人記得。意念比人還難消除,可是終究會泯滅。」書中獨眼老人這麼說,被遺忘比死亡更痛苦。 過去的時代依靠宗教凝聚人心,現代我們相信任何一種能提升效率,為生活帶來更多刺激的技術。如同幾十年前火車剛出現令人敬畏,在美國更是開展西部拓荒的新頁,然而時至今日,人們只相信透過網路技術所傳遞的無形訊息,不必在現場沒關係,反正這些資訊到了明日也是過眼雲煙。《美國眾神》故事像是精心設計的小型沙漏,看著每一粒沙如書中神靈,最初伴隨移民們的信仰踏上未知土地,隨後被遺忘,周而復始。 再版的《美國眾神》小說與時俱進的在一些新科技資訊上有做了調整,也換上劇照作為書皮,但剝下書皮的新封面也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