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STYLE - 本土情懷之遙思
STYLE

本土情懷之遙思

2015/07/17 編輯 / Liao Christine

  自由意識抬頭的今日,人們開始懂得用不同的角度去揭發、探究自己的歷史文本,好似越來越多的

台灣導演與編劇開始去發掘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故事,當年的本土藝術同樣具有輝煌的歷史意義, 從殖民體制中,形塑出本土主體意識,這樣的創作,自是深藏著複雜、強烈而深遠的人性情感。   Text by 郭璈 Images: courtesy of 北美館、果陀劇場 F0692+.tif   egi3841-0001.tif且讓我們將時間拉回到1895至1947年間,這是一個臺灣正面臨社會價值驟變的大時代。台灣被清朝割讓給日本這半個世紀,本土藝術家們仍不斷地追尋自我認同,當鄉土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彷彿會隨著世界的變異而有所改變時,究竟台灣人的自身定位為何?即使是21世紀的今日,同樣的問題似乎就如房間裡的大象,在無形中糾纏我們,等待今日的台灣人正視之。此次北美館典藏展以《臺灣製造.製造臺灣》為名,展出館內30年來典藏之日治時期台籍藝術家和來台日籍教師之藝術創作,探討1947年以前臺灣藝術文化發展的多層次面向,並逐步窺見殖民體制下逐步成型的主體意識。 展覽分以六大區域:「萌發區」展示了當時日籍教師描繪來台之後所見人文景色;「風采區」展出人物肖像及藝術家自畫像;「伏流區」展出多件當時民間市場所風行的水墨佳作;「築夢區」則紀錄了當時受新式美術教育的畫家前往日本、法國學藝、參展的輝煌成果;「摩登區」呈現藝術家對摩登城市風景及現代女性形象的影像觀察與創作;「家鄉區」展品帶領觀者重返20世紀初期的臺灣風土民情,共收藏180件珍貴展品,一次囊括多位臺灣藝術史最重要的近代藝術家,如黃土水、陳進、郭雪湖,活躍的西洋畫家如倪蔣懷、陳澄波、廖繼春,以及影響日治時期藝術發展的日籍教師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等人,展出囊括雕塑、工藝、織品、膠彩、水墨、書法、水彩、油畫、素描、攝影等各領域的創作。當年祖先輩們從殖民制度學習,進而形塑本土主體意識的創造過程,其實不難由當時的藝術作品中挖掘出其脈絡,引領我們重新思索並探討歷史事實與歷史詮釋相互對照的多元面向,畢竟,人本思維的流動與追求永遠都不會過時消逝。此特展展至9/27,每週二至週日9:30~17:30(週六延長開放至20:30)於2樓展覽室開放展出。


跟著戲精們學演戲邊欄圖2

現在坊間越來越多針對業餘人士所設計的專業戲劇課程,看準現代人生活壓力苦悶難以宣洩,發掘每個人潛藏心底的表演慾,透過戲劇,尋找自我無限可能。可別覺得奇怪,下班跟同事們唱個卡拉OK也不代表要進軍歌壇嘛!同理,學戲亦可當作一種業餘興趣與紓壓管道。27年來扎根台灣的果陀劇場,將表演殿堂從劇院搬至教室,讓表演不僅只存於舞台,而是每個人的自我追尋與實踐。今年夏季課程將在本月中開班,包含魅力口語表達術、音樂劇基礎表演班等。人們總說看戲的是傻子、演戲的是瘋子,人生苦短,就作夥一起當一次瘋子又何妨?更多課程資訊請洽官網http://www.godot.org.tw/。

 邊欄圖1 


【完整內容請見2015年7月號君子時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