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STYLE - 扁平化的葡萄酒市場
STYLE

扁平化的葡萄酒市場

2015/05/15 編輯 /

Text by 林一峰 Photograph by 黃少柔

最近的台灣葡萄酒市場掀起了陣陣的風起雲湧,源於網際網路的即時性和普及性,讓原來一瓶賣價六、七千元的年份頂級香檳,透過跟國外直接進口的非代理商,直接將價格殺至三千多元,造成搶購,而代理商不甘示弱,反擊對方,直接再降價至二千多元,痛下殺手。同樣的案例不只一次,由於任何人與國外經銷商直接取得葡萄酒十分容易,再加上商品本身就是知名大廠,不須多餘的教育消費者,消費者一樣透過網際網路公開的國際詢價平台,就知道商品的底價可能會是多少,消費者只要準備好現金,翹著腳,好整以暇的等著酒商之間彼此無情的價格殺戮,坐收漁翁之利。這一切的肇因起於網際網路,以及社群網路的快速便利。 當葡萄酒從產地直接到消費者手上,中間的利潤變得極薄時,會發生甚麼狀態?利潤會回到生產者的手上,不用再經過層層的剝削,而消費者也可以用合理的價格買到葡萄酒。聽起來皆大歡喜,誰不開心了?扮演中間通路的商人。 當價格殺下來之後,消費者突然嚇一跳,原來以前你們一瓶酒賺這們多?昨天我收到一封電子郵件,一樣火熱的法國勃根地特級園葡萄酒市場,又有新的報價了,一瓶來自寇東的知名酒莊的特級園賣價一千出頭,以前勃根地的特級園能買到三千多元就算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這次竟打了對折賣。消費者真正是賺到了嗎? 當中間商被剝奪了利潤,他們角色的扮演只成為了買賣的掮客,沒有了能力知識教育,也就沒有能力透過經銷系統讓產品推廣出去。不過,當一家葡萄酒代理商,只追逐國際流行的名酒,搶世界知名評酒師的分數,或是進口便宜的葡萄酒來滿足市場對酒精的需要,那麼角色本來就是買賣的掮客,其利潤被剝奪,似乎只是網際網路造成的新時代才正要開始的訊號,因為知識,教育,推廣,散布這些事情,網際網路早就做得比中間商好太多了。 消費者賺到了甚麼?這一波酒商們彼此把社群網路當作公開的殺戮戰場,算是把一些知名品牌的香檳或是葡萄酒當作砲灰,這事情發生了,誰還會花六、七千元買那個品牌的香檳?誰還會花三、五千元買那家勃根地酒莊的特級園?從惡性殺價的競爭中,消費者甚至會產生比價效應,相對重新檢視自己過去買酒費用的價差。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葡萄酒的價格,所有的葡萄酒生產的成本都差不多,用最昂貴的方式來生產葡萄酒,用最低的每公頃生產量,全新的昂貴橡木桶,最多一瓶的定價約三、四千元左右,一支酒能賣更貴的價格,就是付錢買品牌,付錢幫葡萄酒商償還高昂的土地貸款。 對我來說,目前這波葡萄酒洶湧的殺戮市場對消費者也是吃虧的,那一支老寇東特級園會賣一千多元,肯定是品質不如預期,才能流出來。而香檳被脫掉時尚的假外衣,回到合理的價格,我們也不見得要發狂的搶購啊?因為價格的落差,讓自己的酒窖塞了許多平常沒在喝的酒,算是賺到嗎?我們是不是該讓喝葡萄酒這件事回到自己的生活與飲食,而不是看到勃根地特級園就無比亢奮,看到年份香檳就禁不住發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