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STYLE - 哀傷是回憶的最好理由 1976《前王子》
STYLE

哀傷是回憶的最好理由 1976《前王子》

2015/08/25 編輯 / Liao Christine

他們是第一組在「地下社會」演出的樂團,在文藝青年還沒成為消費型態與負面詞彙的年代,1976的出現就像是慘綠少年眼前的曙光,他們用八○年代英國後龐克與新浪潮之聲裝飾著台灣城市青年共同生活記憶,芸芸的迷走青春頓時有了註解,述說憂愁這件事終於變得言之有物。睽違五年,終於再度帶著新專輯《前王子》回歸,當心底的王子失去了桂冠與權杖,看似樂觀的灑脫中卻藏著心碎的聲音,這是一張,真正悲傷的專輯。   Text by 郭璈 Images:courtesy of Sony Music、re: public records、映象唱片   這幾年,在團員成立的音樂錄音室廠牌re: public中,1976多忙於提攜後輩,成為台北南區與獨立音樂文化最迷人的一道景象。幾年前和主唱阿凱(陳瑞凱)聊過,當時的他預告這張新專輯「會是一次能說服自己的改變」,延續在上一張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的《不合時宜》後,似乎是個開啟新頁的最佳時刻,但或許是精雕細琢的考量過多,新專輯的製作過程一度走走停停,直到去年,受到太陽花學運世代的激勵與感動,樂團決定再度回鍋,重返錄音室,適逢成立19週年,第7張錄音室專輯以《前王子》命名,一個後現代意味的詞彙,象徵某個狀態或精神的改變,封面英文標寫著「Goodbye the Kingdom of You and I」,闡述了此次關於「告別」的意象,試圖脫離回憶、卻也藏著難以道盡的不捨。 al開場曲〈公館〉熟悉的吉他riff明亮地迴盪,如同晨曦,一直照耀到04:10處精彩的樂器互飆狂jam,大起大落的序章宣告接下來新專輯的改變與突破;〈十二月〉透露著樂隊招牌的調性節奏,扭曲的吉他solo與低吟彷彿是種欲言又止的不滿;下半場以〈時間旅行〉與〈酷的選擇〉重啟,概念上的混種新意就像是樂隊的新招式,可以發現擅於六○復古節奏的鼓手大師兄(林雨霖)應用了不同於以往的節奏混搭,也比以往使用更多迷幻式的鼓擊;最年輕的bass手林子喬撩人心弦的把位變換則幾乎是填滿了全團樂器旋律的核心,豐富搶眼的存在感程度不亞於吉他,兩者互飆的聲線充分表現在〈再見了偶像〉中──幾乎是專輯中最野的一道傷痕,那種不願被馴化的倔強,就像永遠年輕不變的搖滾態度。 身為樂隊語言文膽,阿凱輕描淡寫的口吻看似若有似無卻又擊中人心,連憂鬱都已臻成熟,獨特的低吟唱腔比過往佔據了更大的篇幅,強化了其他成員樂器配置的特色與突顯;主吉他手大麻(張崇偉)多變卻自成一格的演奏,永遠是那樣奇幻而準確地憾動人心,此次大麻同時也身兼此次專輯製作的操刀者,在聲音的安排上有了更純粹、直接的回饋,營造出更原始的四件式搖滾之聲。 有時會覺得,1976的音樂就像一面鏡子,映照著不同人兒的相同哀愁,交織記憶與淚水,哀傷這種事,似乎永遠都不會過時,永遠抓得住每個青年世代的焦慮,理應被遺忘的青春記憶,在名為搖滾樂的河流中,有了被停留的理由。   Belle & Sebastian - Girls In Peacetime Want To DanceBelle & Sebastian 《Girls In Peacetime Want To Dance》 去年,英國音樂雜誌大腕NME給予來自蘇格蘭的Belle & Sebastian頒布了「傑出貢獻獎」,肯定樂團對Indie Pop曲風發展的重要地位,一言以蔽之,當今全球線上Indie Pop/Dream Pop團,沒有人不將他們奉為圭臬。作為花草樂隊的指標,B&S的作品絕對是優美旋律歌曲的最高模範,本月音樂盛事「Hostess Club Taipei」他們也是2/16的壓軸,帶著生涯第九張專輯《Girls In Peacetime Want To Dance》一同來台,參入大量八○年代電流之聲,繼續歌頌關於愛情、成長、以及政治的題材與細節。19年了,團員們的年齡雖也不再稱得上是少年,主腦Stuart Murdoch也都已為人父,但書寫浪漫的功力卻絲毫不減,對於讚頌青春這檔事兒,B&S絕對還是當代翹楚。   【完整內容請見2015年2月號Esquire君子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