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STYLE - 飛岩走壁
STYLE

飛岩走壁

2015/07/16 編輯 / Liao Christine

攀岩,聽起來很炫,感覺也是很男人的運動,但很多人看著凹凹凸凸的岩壁就望之卻步,

覺得它具有相當門檻,但事實上,它其實是一項有趣的全民運動。 Text by 張世文 Images: courtesy of The North Face、Climbing Asia、麥田文化 這種好像動感十足的運動,反而是更能讓人學習定力和專注力的活動。很多教練都會告訴你,在攀岩時如果想要將自己穩住在岩牆上,得集中心緒才不會掉下來,當然其中會讓人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但深刻感受到動作精準和心緒集中的必要性,絕對是攀岩會讓你感受到的樂趣。 攀岩運動,簡單可以分為二大類。一種是包含需要繩子、裝備和技術,也需要夥伴確保的「上攀」,另一種則是不需要確保、也不一定需要夥伴,隨時隨地可以嘗試的「抱石」。你可以選擇讓自己一個人心緒靜一靜、身體動一動,可以拎著岩鞋,找個石頭「抱」一下,和石頭說說悄悄話;也可以選擇較具挑戰性的路線或找朋友來較勁一番,享受超越自己或與夥伴互相切磋時激盪出的火花,這可說是充滿冒險成分和體驗突破的快感的最佳選擇。  

你該知道的攀岩常識

上方確保(Top Roping) 這是一種已經在攀爬路線上方架好確保繩,攀登者需要透過確保者(你的繩伴)的確保,然後在路線上進行的攀岩運動。這是一般人常參與的運動方式,因為已經有了繩索的確保,在不小心墜落時會被繩子拉住,因此攀登者可以一再嘗試路線與技巧,適合初學者練習攀登。這類上攀類型的攀岩因為路線較長,所以對肌耐力的需求相對提高,在練習上也有顯著的效果。 建議:可以先在住家附近的人工攀岩場館體驗、練習,再到戶外岩場演練,可說是極佳的「高度恐懼克服」運動。 抱石(Bouldering) 就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抱著石頭。而常見的抱石,就是在天然的石頭上爬來爬去,目標是爬上大石頭,或作三到十幾個動作的橫向移動。現在也有很多運動空間提供抱石場,可能是簡單的人工岩壁,對於沒有時間到戶外攀爬的朋友,也是不錯的選擇。 抱石類型因為路線短、動作少,所以要求的攀岩技巧和肌肉力量相對較多,你可試一些比較誇張、或具爆發力的動作;另外抱石因為只有3至5公尺的攀爬高度,所以確保方式通常是三五好友的spot(徒手確保)及數塊抱石墊,這無需使用繩子確保,可以說是只要有手腳、岩鞋就可以進行的活動。 建議:抱石是一種極易從事又簡單的運動,有空就可以找找合適的場域享受攀爬的愉悅,但千萬不要爬太高,才是王道。 獨攀(Soloing) 自己一個人獨自攀登,通常高度高於6公尺。因為沒有繩索或任何設備確保,攀登過程要十分小心,如果墜落很容易受到嚴重傷害,所以不允許有任何失誤。獨攀是一種無法重來的攀岩運動,生理、心理條件都要達到相當程度才能實施,另外也要憑藉不少運氣,像是岩塊鬆動、天氣變化或其他突發事件,因此獨攀者通常會用繩索確保練習,直到完全熟悉路線才會開始,但獨攀的過程危險性還是十分的高,沒有十分把握,別去嘗試。 建議:若非有萬全準備,請勿輕易嘗試,走下一步前,請多想想家人。


攀岩的裝備

2017-04-06_1504481. 岩鞋(Rock shoes):橡膠底,讓腳能用腳尖在很小的點上施力的鞋子。很多人剛開始攀岩時會不太習慣,因為攀岩鞋通常比腳小,會有點痛,設計良好的岩鞋不但能幫助攀岩,也能保護腳。 2. 主繩(Rope):主要作用用來操作攀登運動,或其他上升下降活動的操作,能防止使用者不管任何因素墜落時保護用。主繩大致是由內纏繞繩和外編織繩組成,直徑在9至13mm之間,依彈性係數又分為動態繩、靜態繩及工作繩 。 3. 岩盔(Helmet):岩盔可保護頭部,在戶外天然岩場活動時,要適時的帶上岩盔,防止小落石等東西及墜落時的意外撞擊,另外探洞或是溯溪等活動也是全程必備的。 4. 吊帶(Harness):安全吊帶的設計以分散衝擊力、人體舒適、安全為要點,可分為全身式、半身式及簡易式。 5. 粉袋(Chalk bag):將碳酸鎂粉置於其中,扣綁在腰際的袋子;碳酸鎂粉作用是吸收手掌上的汗水,以防止脫落發生意外。 6. 鉤環(Carabiners):鉤環是攀登主要連結工具,它可以將主繩、小繩圈、吊帶、Slings依需要連結在一起。使用鉤環時,一定要清楚鉤環最大拉力、受力限度,拉力通常以KN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