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藝文 - 淺談《專業之死》 愚蠢的時代/智慧的時代
藝文

淺談《專業之死》 愚蠢的時代/智慧的時代

2018/09/21 編輯 /

作家艾西莫夫(Isaac Asimov)曾說:「反智就像一到綿延不絕的線,蜿蜒貫穿著我們的生活與文化面,至於滋養著這條線的謬誤觀念則是——民主就等於『我再無知,也能與博學的你平起平坐』。」

Text by 許喻理 Images: courtesy of 臉譜出版、八旗文化、Getty Images


知名科幻小說家艾西莫夫(1920-1992)早就提出反知識的隱憂在於可能使民主制度瓦解。


在網路時代,取得資訊的門檻前所未有的低,知識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人人得以獲取的力量與資源。誠如培根(Francis Bacon)所言,知識就是力量,但曾經我們直覺相信知識可以帶來正面力量,美好的、光明的、進步的,從沒想過知識普及之後,卻往一條危險的道路走去,那正是《專業之死》。

現今我們可以從每篇新聞下的留言、臉書社團、PTT文章中明顯看出人們對專家的質疑與不信任。當然,在民主社會中,提出質疑向來是被肯定的,畢竟沒有挑戰就沒有民主。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Θουκυδίδης),曾經形容雅典最早的民主政治為「一群人在躁動之餘,還對創新上癮」,這樣不安於現況、挑戰正統、質疑權威的精神,正是民主的珍貴價值,也是推動社會進步核心。合理的質疑與挑戰,必須建立於知識之上,以如此邏輯來看,在知識普及的時代,勢必產生更多討論、更多進步,世界應該變得愈來愈好。


川普總統美國反智言論不斷,可說是國際政壇上反智代表人物之一。


並沒有。

在許多產業中,經常有專家呼籲人們「尊重專業」。尊重專業實在太容易被扣上「菁英主義」的帽子,引起普羅大眾的反感。加上知識的取得過於容易,人性的不完美之處,很快的欺騙大腦自己已足夠聰明,提出異議質疑專家、知識分子、權威人士,更是顯示自己見識不凡、有主見而不盲從的表現,這導致了如此局面:「素人覺得自己也是專家,而真正的專家發表意見時反而被轟的滿頭包。」人人爭著到新聞下留言謾罵法官、將醫生告上法院、在臉書宣稱自己就讀「社會大學」,其中有多少人提出真正有力的論述,確實從社會經驗習得智識?我們知道好多事,唯有不知道自己其實很無知。

作者湯姆‧尼可斯(Tom Nichols)在《專業之死》中,認為這股反智潮流終究會導致美國民主制度的崩潰,同時也是全球性的嚴重問題。撇開如此沉重國際命題不談,想想自己每天上班,跨部門的溝通多麼令人惱怒:企劃瞧不起業務;工程師懶得搭理專案經理;文案與美術針鋒相對;高層聘請了專家卻對決策半信半疑,人們常忘記,之所以有職務劃分,正是因為「專業」有多麼重要(想藉「尊重專業」之名行偷懶之實的人,則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之內)。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臉譜出版。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我們身在一個美好的時代,知識的傳播前所未有的廣泛,卻是所有人最不願意學習、最不尊重專業的時代。生在其中,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不幸。哲人曾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過去我們或許不屑背誦古人建言,如今看來,智者的擔憂數千年如一日。追根究柢,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在腦海中重新釐清知識與專業究竟為何,才得以力挽狂瀾。

【更多內容請見Esquire君子雜誌157期九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