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風格穿搭 - 少還是多?極簡與極繁的風格大戰
風格穿搭

少還是多?極簡與極繁的風格大戰

2018/11/09 編輯 /

極簡主義主張「Less is more」,極繁主義則是「More is more」。這都是一種相當極端的生活風格;但究竟貫徹「少即是多」還是服膺「多就是多」,多少之間的擺盪,也許遠永沒個準兒,且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Images: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極簡主義 Minimalism

By Michael Collins Translation by Yuli Hsu


極簡男子代表:賈伯斯


「自求簡樸」(Voluntary Simplicity)是哲學家Richard Gregg在30年代所提倡的生活風格。在70年代,沒有人穿平底鞋,經濟越蕭條,鞋跟就越高。電視購物、祖傳骨董家具,以及飽受戰爭摧殘的人們「還能用,不要丟」的心態,使人們的生活總是充斥混亂;但有一群人深信未來應會往極簡主義發展。也許可以從設計師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的作品、《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的場景中看見蛛絲馬跡,當時,這些元素就代表了「明日」。

看來過去對未來的想像不見得正確,但現代主義建築大師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德國建築師Walter Gropius與奧地利建築師Adolf Loos帶起了「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討論。早期,極簡主義其實是為了管理群眾,作家湯姆‧沃爾夫(Tom Wolfe)曾寫道,「工人宿舍將從花俏壁紙、地毯上的花朵、帶有流蘇的燈具和看起來像花瓶或希臘柱子的裝潢中解放出來。」


Jil Sander SS'18


雖說是「自求」簡樸,但背後原因還是反可持續性與反物質主義。自求簡樸就是從一片混亂中開闢純粹淨土,重新找回主導權並使一切維持條理。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自我保護:只要不曾擁有,就不害怕失去。或許這種斯多葛派(Stoicism)的生活,有助於面對人生中更大的失去——頭髮、家人、知覺。許多人認為堅持越精簡的事物才能稱為「美」。陶器就要使用全白骨瓷、桌子就要北歐極簡。

然而當我們回到未來——也就是現在,這一切真的成真了!生活上諸多需求都被整合到可以塞進口袋裡的裝置,卡帶、唱片、DVD、電玩遊戲再也不需要透過音響或是電視,就算家裡只有一張沙發,你也可以處理大部分的事情,世界越來越往極簡生活風格走去,而這一切,賈伯斯(Steve Jobs)功不可沒。賈伯斯本人似乎也是個自求簡樸的實踐者,數十年如一日穿著三宅一生的黑色套頭毛衣。


極簡男子代表:祖克伯


事實上,極簡主義是許多科技巨擘信奉的理念。創辦臉書的祖克伯(Mark Zuckerberg)就是其一(永遠穿著灰色T-shirt),讓自己免去日常生活中太多瑣碎的選擇。除了穿著以外,推特(Twitter)和噗浪(Plurk)出現也是極簡生活的象徵:將新聞事件、心情日記濃縮成短短一句話和幾個hashtag;更別說名人用盡全力將自己演說濃縮在15分鐘的TED Talks了。


極繁主義Maximalism

By Michael Bracwell Translation by Yuli Hsu


極繁男子代表:大衛.鮑伊


如果將「風格」視為一種個人主義與責任,那麼英國作家、演員昆汀‧克里斯普(Quentin Crisp)就是那種非常了解自己,而且「做自己」到一個發瘋般的程度。而這正是「極繁主義」的基本信條——貫徹意念到一個發瘋般的程度。

歷史上有很多極為成功的極繁主義實踐,例如拜占庭帝國、法國的洛可可風、德國巴伐利亞邦的新天鵝堡(Schloß Neuschwanstein)。我們可以讚揚極繁主義是展現奢華浮誇的風格,也可以批判它是浪費揮霍的過激表現。

我們從Ted演講或是臉書時尚KOL的文章,都可以了解到要貫徹某種生活方式或時尚風格,其實是非常辛苦,需要永遠上緊發條般的堅持。以隔壁棚的極簡主義為例子,極簡主義生活彷彿宗教教條,身上顏色不能多、屋子裡擺飾家具不能多,簡直就像苦行僧一樣生活。

英國雙人藝術家組合「吉伯特與喬治」(Gilbert & George)曾表示,他們很不解在1960到1970這段極簡主義最興盛的時間,一群留著狂野長髮蓬頭垢面的藝術家,每天喝個爛醉、暴飲暴食、講低級笑話,只為了釋放自己的能量,好讓自己隔天進到畫室時,在整幅潔白的畫布上畫上一條直線。

終於極簡主義發展到極限,推崇的人逐漸變少,極繁主義開始悄悄崛起。這一切可能跟超越五星級的「七星級」飯店的奢華風潮,以及Gucci推出的奢華皮草穆勒鞋有關。很有趣的是,極簡主義可說是起源於建築,極繁主義則是起源於室內設計,一內一外,竟各自演變成藝術風潮。


GUCCI SS'19


知名作家(隔壁好像也有提到)湯姆‧沃爾夫曾經在作品《虛榮的篝火》(Bonfire of the Vanities)中如此描寫一對富有的夫婦,在第五大道購買了豪華公寓,舉辦了晚宴招待客人,但偌大的屋子裡,根據作家的描述:就連太陽王也會驚訝地目瞠口呆。起居室塞滿了沙發、坐墊、椅子和跪墊,全部都是蓬鬆、花俏,綴滿流蘇的款式。而牆壁則貼上了紅紫相間,還有玫瑰圖騰點綴的壁紙。幾盞浮誇的桌燈透出玫瑰色的光線,整個美好的空間都塞得滿滿的。

極簡主義主張「少即是多」,極繁主義則主張「多就是多」(More is more)。這是一種相當極端的生活風格,通常是明星、藝術家、暴發戶,或是(誠如某些小說所寫)殺人魔所居住的空間。事實上,極繁主義想告訴人們的訊息,就是「別把人生看得太嚴肅」。美國知名鋼琴家Liberace曾經帶領媒體參觀他極奢華的加州豪宅,隨後一身浮誇登台演奏。表演完他披上皮草大衣、揮舞戴滿鑽戒的手閃瞎觀眾,大笑說:「如果你好好練琴的話,就可以這麼生活!」誰都知道琴藝總是需要勤奮苦練,而他在台上的行頭和笑容,為極繁主義做了最好的詮釋。


極繁男子代表:Liberace


【完整內容請詳Esquire君子雜誌159期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