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電影 - 【院線影評】人生就該半醉半清醒,想不通的就問酒杯吧!
電影

【院線影評】人生就該半醉半清醒,想不通的就問酒杯吧!

2021/03/16 編輯 /


《醉好的時光》以「醉」為主題,透過麥斯米克森精彩的單人舞,將中年男人的生命樣態描繪得絲絲入扣。這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可見其內斂卻讓人迷醉,簡單卻又深刻的說故事底蘊。

一醉真能解千愁?抑或是讓人又遁入另外一個「醉生夢死」的謊言之中?由丹麥《逗馬宣言》(*註一)的發起人之一湯瑪斯凡提柏格(Thomas Vinterberg)所推出的《醉好的時光》(Another Round),中文譯名可以見得以「醉」為主題,講述四位平凡的中年大叔,如何以歌詠酒精的實驗,讓自己脫離痛苦,從逐漸單調乏味的人生中解放,再度回到年輕時代的狂放不羈。

永遠缺乏的0.5%酒精

其實英文片名「Another Round」也饒富興味,或許台灣話可以解讀成:「再來一杯、再一杯」,然而這次四位步入中年的大叔們,不是趁興而喝,而是為了實驗而喝。麥斯米克森(Mads Mikkelsen)飾演的高中歷史老師「馬汀」,因為工作和家庭的瓶頸過得有氣無力,心不在焉的他總是被學生瞧不起,偶爾能讓他提振精神的只有和同校擔任老師的哥兒們喝兩杯。他時常與同樣性格彆扭的體育老師「湯米」湯瑪斯博拉森(Thomas Bo Larsen)、教授心理學的「尼可萊」馬格努斯米蘭(Magnus Millang)及音樂老師「彼得」拉斯蘭特(Lars Ranthe)廝混,四人只有三杯黃湯下肚後,才能稍稍面對自己不再精彩有活力的日常。


邁茲米克森演出的每個獨酌時刻都令人動容。


本片最大亮點是繼《謊言的烙印》後再度與湯瑪斯凡提柏格合作的「雙面人魔」麥斯米克森,前一部片揭露了微小的謊言,如何透過純真的孩童之口,爆發出難以收拾的燎原大火,幾乎毀滅掉一個生活正常的中年男人。這次《醉好的時光》顯得溫情,赤裸了當的面對男人的中年危機。導演提及本片靈感來自一位挪威心理學家芬恩史高德魯(Finn Skarderud)的理論,他提到:「人類天生血液就缺乏0.5%的酒精含量」,亦即要思慮周全,生活美好,日常就該飲酒,在不過量的前提下與酒共存,這個想法實在是太適合嗜酒如命的丹麥人。


四位好友只有透過酒精才能找回暫時的歡愉。


醉後的一支舞

一切始於這個實驗,四個教師在乾淨清亮的鏡頭前舉杯,從啤酒、紅酒、威士忌、伏特加到烈酒,從小心的測量酒精攝取量,到最後開懷暢飲,一本正經的為人師表們重拾生活的自信,重拾活力後,再度受到學生的愛戴。其實年過近半百,年輕歲月的畫面消散,如同教室窗外射進的強烈陽光,最終只照亮了細碎的煙塵,佯稱喝酒帶來的靈感,其實是不敢面對失和的家庭、外遇的妻子,以及逐漸乏味的人生。喝酒就像是種逃脫,搖晃酒杯裡的酒液,半醉半清醒,我們總不懂中年男子為何老愛三五成群的喝酒,有時快樂,有時悲哀,就像窺探一般,導演深入了丹麥某群教師的身旁,看其迷醉,看其辯解。


馬汀(左)和妻子早已失和多年。


本片場景不多,以細膩的幽默感跟人生最大的課題和解,每個人都無法避免衰老,年紀越大能抓住的東西越少,即便引了邱吉爾的話語:「我從不在早餐前開喝」,以這位擊敗二戰德軍的英雄政治家背書,為自己的嗜酒如命開脫,彷彿酒精下肚,就能和他一樣永遠熱情,充滿霸道的意志力。邱吉爾一生與酒精相伴,他曾說:「沒有香檳我就活不下去,勝利時值得來一杯,挫敗時也需要來一杯。」無酒不歡,卻最終鬱鬱寡歡,酒精是暫時的麻醉,短暫的刺激早已失去感覺能力的心靈。

面對遙遠的年輕回憶,他們失去的其實是重拾生命美好的動力。極度真實的情節,就像是丹麥尋常中年人的生命切片,設計精確到近乎毫無痕跡,感覺不到導演的手感,唯一有的是麥斯米克森時常心神不寧的恍惚,及在真相前小心翼翼過活的頹喪男人模樣,那樣真確的掙扎,令人不忍。最美的是麥斯米克森最後在港口前的那支舞,潑灑在天空的啤酒泡沫,不斷旋轉的單人舞,晃晃悠悠,神態自若,那是對生命的詠嘆,與自己的和解。


導演湯瑪斯凡提柏格與拉斯馮提爾曾一同提出《逗馬宣言》。


(*註)《逗馬宣言》:於1995年由兩位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及湯瑪斯凡提柏格所發起,強調電影應該回歸純粹,避免技術過多的人工痕跡,訂下十條規則被稱為「純潔誓言」,強調故事必須發生拍攝地、手持攝影、避免濾鏡等光學處理及拍攝類型片等等回歸故事發展的宣言。


延伸閱讀:

泰勒斯、碧昂絲與BTS創紀錄!第63屆葛萊美獎得獎名單在這

強叔辭演《怪獸3》的下半場 傳「雙面人魔」麥斯米克森有望接任黑巫師葛林戴華德

《陽光普照》獲休士頓影評人協會評選「最佳外語片」肯定,從《最好的時光》、《裂愛》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