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藝文 - 未知傑作The Unknown Masterpiece,郭彥甫意象化生活經歷
藝文

未知傑作The Unknown Masterpiece,郭彥甫意象化生活經歷

2021/09/03 編輯 / Alex Shih


FOMO此次帶來郭彥甫全新創作並以《未知傑作》為名,為藝術家在今年計畫於洛杉磯與上海各地的巡迴展做暖身操。


郭彥甫以家中以前錄影帶店的生活記憶為靈感創作。


Déjà vu

我們總是輕易的相信眼前所見的一切,習於眼見為憑的真實,但生活中反覆經歷的日常已成為無感的平常,而習以為常的物件卻以不同方式出現,它的再現如落石激起的水底揚慶,是如此地呼唤著你記憶,卻又悖離你以往熟感的形式。在這個困感開始之摩,你便已從觀看轉為凝視,開展與自身記憶的對話,而這段對話或許又將開啟一段不同的體驗。第一眼看到郭彥甫的畫作,或許會心生疑問,那既非全然具像寫實,亦不完全地抽象的作品,為何帶給觀者一種無以名狀的既視感。


構圖人物與場景的編排方式宛如喚起我們的自身回憶。《宴席》


非杜象式

除了郭彥甫擁有的靜物與人物畫的描繪功力,更不容小覷的是,他駕馭構圖編排的功力。畫作中的人物有時被模糊了面部特徵,僅有輪廓被留下,有時卻又是如此清晰可辨。例如在《A計畫》和《宴席》畫面中人物與場景的編排方式,喚起我們過去從電影裡管看過的片段。小至電影(尤其是来自香港的殭屍或動作片)、音樂、風摩一時的NBA籃球賽事,大至來自於80、90年代的生活場景,事實上其共通性全都被一條線所串聯而起,那即是大眾七八年級普通的「集體記憶」。當我們拉近距離凝視作品時,會發現不平整的畫布上,除了被顏料交疊覆蓋,在塗抹痕跡中令人驚喜的是竟能發現封存著藝術家的時間殘骸,那些殘該多半來自於藝術家曾「畫爆」的畫布一隅,透過巧妙的拼貼手法,將「過去的現場」交織串連。當意識到這些細節時,我們才得以了解事實上藝術家企圖捕繪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集體認同。「時間」與「記憶」成為藝術家創作的現成物,而其現成物並非杜象式的,因為它不是被「展示」,而是被「指認」而出的。


郭彥甫作品《殭屍電影》。


非學術派

郭彥甫出生於1979年。其創作獨特魅力正來自於其不造作的性格。儘管提起郭彥甫,我們總地率先想起他螢光幕前的形象,然而,此形象之於他如雙面刃,給予身為藝術家的他束博的同時,卻也供給了源源不絕的創作養分,正因非科班出身,抗拒著被學術所定義,忠於自我,追求純粹的藝術性,其構圖才得以與傳統繪畫的透視技法背道而馳。也正因為從田徑運動員、藝人、藝術家到成為父親,經歷身份的不斷轉換,才能展現如此多樣的風貌。不被學術派風格所定義的他,自然而然的不被人物形體輸摩所框架,畫面多由刻意不經心修飾的線條所組成。放任揮灑線條藉以展演內心的世界,流淌出一股自由且奔放的氣息。所以說,人如其畫,是真有其事的,筆觸是無法造假的,猶如一個人的語調,情緒的傳達表露無疑,倘若矯情是造不過觀眾的眼睛。


底部線條為原先畫購物車及車內商品之作,後直接覆蓋創作的作品《一群人》。


留白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畫作中特有的留白處理。可以看出,他的每幅作品都各自擁有不同的色彩,卻都或多或少包含白色的元素在其中。如在《一群人》畫中的女性,與她背後的人群背景並不完全相容在一起:她們各自是獨立的存在,在城市裡均如漂泊的孤島般,各懷心事,這是身為都市人的普世孤獨。彥甫在對談中所言:「我要讓靜物動起來,讓畫面停下來。」巧妙地把速度的運動性與透明連接在一起,使其畫作同時擁有「最動態」與「最靜態」的表現,一種天生「不安分」的語彙油然而生。

郭彥甫個展《未知傑作The Unknown Masterpiece》正於FOMO藝廊展出,展覽日期至9月13日,若有興趣,不妨看看這位非典型的藝術家如何創作。

Text by KL

Image: courtesy of FOMO

延伸閱讀:

Paul Smith 2021秋冬形象大片透過藝術視角聚焦英國職人 

當時尚與藝術碰撞,文化深度的五感之旅 

輪擺式位移,第一神拳酒款重磅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