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映的《黑盒線索》可說是法國難得一見的懸疑驚悚佳片,故事情節透過另類的敘事形式,反轉空難類型電影的劇情觀點,精湛緊湊的懸疑營造,抽絲剝繭的層層反轉,打造全程無尿點的沉浸式體驗。全片並不聚焦在空難本身的發生過程,而是將空難懸念轉移到事件發生後,調查人員對黑盒子的分析,並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驚人異樣來增加整部戲的燒腦程度及緊張感,最後揭發的真相更讓人頭皮發麻!
黑盒子是「飛行記錄器」的俗稱,通常被安置在機尾(整體而言最能防止與地面撞擊的部分),因感光底片被鎖在暗箱裡,且箱子不透光,所以被稱作「黑盒子」。現今飛行記錄器為了能在殘骸中儘早找到,外觀除了以橘色來增加辨識度外,同時還有白色的反光條紋。
而這記錄器共分為兩種,一種是FDR(飛行資料記錄器),能記錄飛機的技術參數,另一種是CVR(機艙通話記錄器),能錄下駕駛艙的所有聲音,以及飛行員之間的對話。史上第一個飛行記錄器可追溯到1930年代,當時裡頭有放底片,可以捕捉到飛機儀表板上的資訊。
飛行記錄器俗稱黑盒子
導演透露本片的創作靈感,來自他對兩件事的著迷:「第一個是專業度極高的飛行與民航領域,這個領域非常有電影感,它牽動到鉅額股份,形成各方利益如飛機製造商、航空公司、飛機駕駛員等等的共存,感覺會是個新穎又吸引人的概念設定。另一個讓我著迷的東西是黑盒子,也就是飛行記錄器本身。這些名聲響亮的黑盒子,不斷出現在新聞當中,但我們對這東西卻從未真正了解過。在我看來,黑盒子的特殊地位,在於它承載了集體無意識、能為導致災難的事件鏈提供關鍵解釋。我對分析黑盒子,特別是分析CVR(墜機前機組人員的最後對話錄音)這類具戲劇性的議題特別感興趣。」
對此,他更發現BEA(法國民航安全調查分析局)的存在,並試圖去挖掘這個機構的規範,然後分享給大眾。導演也在可信度與真實性上做出不少研究,並與該領域各式各樣的人見面,包括飛行員、工程師、BEA調查員等。導演也在跟這群人見面並討論後,受到高度啟發,想要寫出這個錯綜複雜的空難調查故事。
Image: courtesy of Cai Chang International Inc.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