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Harris Reed穿著他於2017設計的Fluid Romanticism系列,此系列同時在本展展示。
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V&A)今年首度以男性時尚為題,展開為期8個多月的大展《塑造男性氣質:男裝的藝術》(Fashioning Masculinities: The Art of Menswear),該展集結17世紀以來的服飾、畫作與雕像,帶領我們探討由古典至當代男子氣慨的演變。
首位貝洛蒙特伯爵查爾斯庫特(1730-1800)畫像,由擅於繪畫洛可可式風格的英國畫家Joshua Reynold所畫。 | ![]() |
「查爾斯庫特(Charles Coote)是位情場浪子。」V&A《塑造男性氣質:男裝的藝術》策展人Rosalind McKever直言,這位愛爾蘭王國首位貝洛蒙特伯爵(Earl of Bellomont)在世時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麼好。收藏大部分著名查爾斯庫特肖像的愛爾蘭國家美術館也不客氣地指出,貝洛蒙特伯爵的自大與好色,讓他不僅拋下妻子,並在遺囑中承認他與其他四位女人生下六個私生子。在1764年被任命為巴斯騎士(Knight of the Bath)的3年後,他迅速晉升為伯爵,然而爵位提升並非利基於他的豐功偉業,而是政治上的權宜謀略。對比今日人們對他的認識,這樣的評論無疑充滿諷刺。
或許是吧。但如同從都柏林運往倫敦參展、由英國畫家Joshua Reynolds於1773-1774間完成的名畫,這位喬治亞時代的花花公子確實有些可取之處,至少對我們這些關心時尚的人來說,庫特堪稱當時的時尚指標。事實上,他的穿著打扮能讓當時注重儀表的男子重新思考身上過時的服裝,並與 他們的裁縫師討論出更吸引人的著裝方式。
在Reynolds的畫中,庫特漫不經心倚靠他的劍站著,身上披著一襲已退為粉紅色的oversized深紅色斗篷,神情木然望著畫框之外,他頭上戴著誇張的鴕鳥毛帽,腳上長襪外所穿的華麗金鞋,不只在鞋頭上以顯眼的玫瑰花結裝飾,鞋跟上還有金色靴刺為點綴。若按今日盛行的社交媒體標準來看,他無疑是一位流量超高的時髦網紅。
非標準的華麗時尚
McKever大為稱許Reynolds畫中的庫特:「這是多獨特又引人注目的造型。」去年底某個清爽上午,我們一邊看著投影在V&A 豪華會議室螢幕上維多利亞女王嚴肅的肖像,一邊聽著介紹,女王身上如寡婦般黑色的服裝正好與庫特古怪的風格形成鮮明對照,而McKever也不諱言當愛爾蘭國家美術館舉辦同志活動時,庫特的畫像就是他們的形象參考。
庫特與Reynolds原本還冀望肖像能呈現出充滿男人味的劍客樣貌,但在21世紀的人們眼中,庫特的肖像反倒成為跨性別象徵。他不僅被認為是LGBTQ+的領袖,也是新一代時裝設計師的靈感,愛爾蘭國家美術館甚至還對庫特不屑一顧的姿態及華麗的長袍禮服如此註解:「在當代的詮釋中,這就是 典型的同性戀穿搭風格。」而這位不可一世的花花公子,在逝世的250年後,以他從未想過的形象活在世上。
![]() | Alessandro Michele為Gucci 2015年秋冬設計的雙排釦大衣,搭配領結與帽子。Courtesy of Gucci |
男裝變革
專攻歐洲繪畫暨雕塑的McKever,先前曾與年輕的倫敦設計師Harris Reed一起欣賞這幅肖像,他一身無性別、浪漫到令人神魂顛倒的裝扮,也曾在流行歌手Harry Styles、Olly Alexander,及Solange身上出現過。McKever與Harris Reed另外也一起站在由Jean-Baptiste Perronneau所畫的雅克卡佐特 (Jacques Cazotte)畫像前。這位堪比18世紀衣架子的畫中主角,還是《戀愛中的惡魔》(The Devil in Love)作者、釀酒師、收藏家,最後卻因反革命者的身份於1792年命喪斷頭台。Perronneau這幅名畫在開展時,正好與由Reed搭配、受18世紀王室朝臣及1970華麗搖滾啟發的粉紅色服裝並列。 新與舊、抽象與具體的陳列方式在這場展覽中反覆出現,展品中包含古典雕塑、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影片、照片,同時向Giorgio Armani、Vivienne Westwood、Grace Wales Bonner、Jean-Paul Gaultier、Rick Owens、Craig Green、Raf Simons,與此展贊助商Gucci及其設計師Alessandro Michele借調作品,以此激發人們對「男裝與男子氣慨」的討論。
庫特、卡佐特這些講究服裝穿搭的名人,讓後人得以從他們的肖像捕捉西方歷史上這一段最偉大、男性服裝最華麗的時期,在此之後十多年,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後,荷葉邊開始過時,而男裝也產生巨大變化。19世紀初,攝政時期的Dandy潮流代表、最具影響力的男士造型師布魯梅爾(Beau Brummell)引薦了西裝,不僅精緻化及標準化男裝文化,至今仍為定義男性時尚的著裝代表。或許有人認為男裝尚未恢復如先前般前衛,但Harris Reed及V&A策展人卻有不同看法。
美國藝術家John Singer Sargent於1923年為英國政治家兼社會名流Philip Sassoon描繪的肖像(左); 攝於2020年,音樂家Sam Smith(右)身穿Hermès棉府綢領帶襯衫、Random Identities黑色羊毛西裝外套與海軍藍羊毛細條紋長褲,搭配Bunney銀色圖章戒指、刻有史密斯筆跡的Love Goes手鍊,以及復古珍珠耳墜和金色和祖母綠胸針。
擁有豐富策展經驗,先前曾辦過向亞歷山大麥昆致敬的《Alexander McQueen: Savage Beauty》、重現墨西哥畫家芙烈達卡蘿私藏的《Frida Kahlo: Making Herself Up》大展,資深時尚策展人Claire Wilcox這次與McKever共同策畫此展。在她眼中,男性時尚不僅迷人,而且正迎來最佳策展時機,「如今男裝重獲大眾關注,不只因為男裝業務正快速增長,男性時尚的創造力且以光速復興。」對此,Wilcox提出個人看法:「時尚往往反映社會的變化,服裝不僅凸顯希望、抱負,也同時揭露弱點。年輕設計師為男子氣慨帶來新觀點,助益於網路化、全球化,以及人們連結更緊密的緣故,進而產生更多元的面貌。」
Wilcox與McKever認為時尚具其週期性,像1960年代的華麗搖滾風、1970年代的波希米亞風,男裝有過鋪張排場的時期,但1980年代權力套裝又回歸主流,訂製服西裝到成衣的交替轉換也持續在時裝史上演。
之所以策畫這場展覽,McKever表示:「我們正試圖理解現今這股華麗風潮再起的原因?這股風氣在時裝史中發生的時間點?以及我們能從中學到什麼?我們好奇的是:男子氣慨如何透過服裝表現?」Wilcox也提及:「男裝是個大主題,雖然我們研究的範圍涵蓋好幾個世紀,但我們並不要求做到每件事,這場展覽也非為了秀出我們做了很多功課,而是藉由提問鼓勵大眾展開思辨。」
![]() | 出現於美國1845年至1853年期間,附領結與帽子的雙排釦羊毛大衣。©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
《塑造男性氣質:男裝的藝術》特展主題
《塑造男性氣質:男裝的藝術》共分三個區域:「Underdressed」、「Overdressed」及「Redressed」。 「Underdressed」探索衣著下的身體與從古至今時尚如何雕塑我們對男性理想體態的看法。「博物館展示了所有完美體態的男子。」McKever說,當我們觀看古典雕塑圖像,裸體男子往往披著布料或包裹於織物中。「即使如此,你還是會看到一系列理想體態,從壯碩健美的大力神Hercules到精瘦 勻稱的Adonis。」
Wilcox說:「我們在這一區想說的是,我們的身體與身上的服裝都可歸類為時尚。」如果你見過身穿緊身牛仔褲的私人教練,就會明白她的意思。不過據我所知,這場展覽沒有這樣的作品,相反的,「Underdressed」展示的是從米開朗基羅到Calvin Klein對裸體男性的描繪。
「Overdressed」展區以多彩、充滿戲劇及天鵝絨、絲綢材質的服裝為展品,觀者能見到從貝洛蒙特伯爵到美國男裝 Thom Browne、奈及利亞Orange Culture,以及英國設計師 Priya Ahluwalia的服裝。在「Redressed」則能見到承襲布魯梅爾精神的各式西裝,從愛德華時代的工裝大衣到50 年代的「壞男孩」(Teddy Boys)風格,再從溫莎公爵的格紋到最近Burberry為英國球星Marcus Rashford設計的服裝,還有身穿Anderson & Sheppard訂製服的女星Marlene Dietrich與穿著Hermès的音樂人Sam Smith。
Wilcox明確地說:「西裝絕不乏味,其多樣性使它從眾多服裝中脫穎而出。」她甚而引用建築師Adolf Loos所說,西裝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終極服裝,它是如此的好看與多變。我也確信,穿西裝的男人一點都不乏味。
歷史有明証,男子氣慨的表現形式從來都與力量、權力及冷碩的實用主義拖不了關係,不過其中也有關於脆弱、浪漫與唯美的反敘,「那樣的表現形式往往藏在枝微末節中,透過服裝的質量、廓形、鈕釦、袖口,和其他小到如果你沒特別注意就看不到的地方。」McKever說。
從西裝的演變到軍裝、風衣、飛行員夾克、海軍服的影響力,我們認為時尚不安分地持續往前,「或許從時裝史來看,男裝的發展從未像女裝變化得這麼快,但它確實在加速中。」Wilcox補充,而這場展覽正提供讓我們快速跟上的機會。《塑造男性氣質:男裝的 藝術》已於倫敦V&A展出,展期到今年11月6日。
帕爾馬公爵之子Alessandro Farnese肖像(左)。由具國際聲望的矯飾主義畫家 Sofonisba Anguissola (約1560年)為當年15歲的Alessandro Farnese描繪;Dolce & Gabbana 2012年秋冬秀圖(右)。當年設計師以傳統的西西里斗篷重新詮釋tistera。斗篷材質為混織的針織細綢與粗梳羊毛,並由金色花絲刺繡與豐富的花卉圖案點綴。
Text by Alex Bilmes Translation by Shelley Lai Edit by Adrian Chou
完整文章請見Esquire國際中文版2022年七月份第203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