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錶壇,歷史超過百年的錶廠比比皆是,1955年才創立的崑崙錶絕對算不上歷史悠久,不過這個當年以前衛大膽著稱的品牌,近70年來先後以金橋、海軍上將及泡泡錶等系列,在一眾百年錶廠之中傲世獨立、揚名立萬,讓無數錶迷留下深刻印象。曾有錶評人形容崑崙錶有著「多重人格」,因為上述三個系列的風格各自鮮明且差異甚大,看似缺乏一脈相承之感,卻也讓視野與品味完全不同的錶迷能安然並存於崑崙錶麾下,即便在獨立製錶品牌如雨後春筍冒出的今日,崑崙錶的三種風格,仍具備強烈的辨識度。
足以撐起整個品牌的明星光環
不過,我並不認為崑崙錶的三大系列及其風格,宛如三位一體、缺一不可般的存在,因為光憑誕生於1980年的金橋系列,其明星光環便絕對足以撐起一整個品牌。今日看來或許有些「古典」的金橋系列,40多年前卻毫無懸念地作為前衛的代名詞。它或許沒有芝柏的三金橋那般歷史悠久,不過這個藉由通透的藍寶石水晶鏡面,把架設於錶殼中央線上、以金質直線機芯串聯所有輪系、發條盒及擺輪的創新機械佈局,一覽無遺地呈現世人面前,徹底顛覆了當時人們對於機芯與機械錶的既定印象與想像。
1980年,崑崙錶隆重推出 Golden Bridge 金橋腕錶系列。晶瑩剔透的藍寶石水晶錶殼,完美呈現了全手工雕刻的長方形機芯,顯示製錶工藝的巔峰。
一座金橋的前世今生
呈一直線、就像漂浮於錶殼中央的金橋機芯,不僅讓人過目難忘,技術上也難以複製。為了將繁複的機芯佈局改排為一直線,必須將所有零件縮至最小,大大增加組裝及調校難度;因為錶冠無法像一般機械錶直接連動指針及發條盒,所以必須額外增加小齒輪協作運轉,因此相較於一般機芯,結構更形複雜。這個今日看來不僅不過時、仍舊走在前沿,同時充分顯現機械之美的設計,最初來自獨立製錶師Vincent Calabrese的構想。
為慶祝崑崙錶創立 50 周年,品牌於2005年為金橋系列注入充滿現代感的元素,為這枚於 80 年代誕生的原作品加入21 世紀精神的嶄新設計。
在鏤空面盤及以藍寶石水晶展現機芯通透之美的作法廣為流行之前,這位無師自通的製錶天才渴望發明一款「沒有錶盤」的腕錶,才能把藏於錶盤之下的機芯(他認為那才是腕錶最美好之處)完整地展露出來。將機芯零件改以線性排列,並以毫無綴飾的藍寶石水晶鏡面刻意凸顯機芯之美,這般前衛大膽的想法與設計,讓Vincent Calabrese一舉拿下1977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家展覽的傑出設計獎,而當時人剛好在展覽現場的崑崙錶創辦人René Bannwart見此設計驚為天人,慧眼獨具的他於是趕緊與Vincent Calabrese洽談合作並取得專利,後於1980年巴塞爾鐘錶展正式推出金橋系列腕錶。
崑崙錶於2011年推出採用線性上鍊技術的長方形自動上鏈機芯,正式宣告這款傳奇且獨特的機芯邁入全新時代。
金橋的經典變奏
40多年後,金橋不僅仍是崑崙錶的當家台柱,且有無窮創意持續注入這個標誌系列之中,包括酒桶形的藍寶石水晶錶殼、呈水平而非垂直的線形機芯,或於錶殼甚至是金橋上鑲嵌寶石的款式。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推出「圓形(錶殼)金橋」,不僅可視為酒桶形錶殼的經典變奏版,且在「圓中帶方、線外有圈」的幾何線條之中蘊藏巧妙呼應,不僅堪稱天衣無縫般的搭配,相較於經典的酒桶外形則有過之而無不及。此次選拍的新作,即出自金橋圓形腕錶,43毫米錶徑內載動力儲存40小時的CO 113手上鍊機芯,錶圈及錶耳共鑲嵌總重6.38克拉的彩色寶石,金橋上更嵌有超過百顆的圓鑽,不只造工細膩,更堪稱高級製錶工藝與幾何建築美學之完美結合,極具收藏價值。
金橋系列除了有典雅復古的長方形款式,另有現代感十足的金橋流線型 (Golden Bridge Stream) 錶款,唯一不變的是,充滿標誌性的18K金橋長方形機芯,仍然豎立於腕錶正中心。
金橋系列於2016年新增了 39 和 43 毫米的圓形錶殼型號,中央的金橋亦有傳統的垂直及後來推出的水平樣式。
Text by Adrian Chou Photograph by Mau Lin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