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喜愛毛小孩的人而言,貓派與狗派可說是位處光譜的兩端,狗狗乖巧、和善,是人們忠心的朋友;貓咪則孤傲高冷,彷彿牠才是主子,人們只能臣服於牠。
縱使貓咪如此難搞,卻有不少人深陷吸貓的狂熱,究竟貓有著什麼樣的魅力?身為史學博士、同時也是貓奴的作家林韻,著作《貓的人類征服史》一書,以扎實的史學考究探索人貓跨越千年的羈絆,詳述貓何以在歷史流轉間征服人心。
貓起初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便是以「救星」姿態登場。書中敘述人類進入農業革命,從獵捕轉以農耕維生,卻面臨鼠患侵襲,而野貓敏捷的爆發力及晝伏夜出的習性,恰好把夜晚溜進糧倉的老鼠一網打盡。
貓拯救了人類的糧食,使其得以征服人心,甚至被當成神膜拜。古埃及的貓,成了豐收和孕育之神的象徵,而在中國《舊唐書》也記載著祭貓儀式。林韻解釋,有別於人馴化牛耕作、狗看家,貓的助人價值來自其本能,因此貓與人互動無需改變天性,縱使被人馴養,仍保有高冷的獨立性格。
北宋汴梁繁華的寵物市場。
除了從巨觀角度探究貓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書中也從微觀角度挖掘古今吸貓軼事。林韻研究史料發現,宋朝經濟發達,人們追求精緻娛樂,近千年前就有專屬貓咪的「寵物市集」,不僅賣貓,甚至還有寵物美容服務。我們在國文課本看過的宋代文豪黃庭堅、陸游皆是貓奴,陸游甚至熱衷為貓作詩,留下不少貓詩名作。
到了近代,美國著名的硬漢作家海明威遇見貓也不禁心軟。海明威家曾有三十多隻貓,《喪鐘為誰而鳴》、《戰地春夢》等名作都在貓咪簇擁中完成。如今海明威的故居,仍有他所飼養六趾貓的後代,為其鐵漢柔情留下深刻印記。
「與其說是孤獨的人類接納了一隻貓,不如說是貓施展自己的魔法,撫慰了那些孤獨的靈魂。」林韻以此語詮釋貓與人的關係,可謂十分貼切。從拯救糧食到撫慰心靈,儘管貓我行我素的性格令人難以捉摸,但在人們需要牠時,牠總帶著輕巧的步伐來到人們身邊。
此書涉及繁多的史料考究,但林韻以輕鬆的筆觸結合網路用語,讓全書讀來充滿樂趣。歡迎喜愛吸貓的人士閱讀此書,一同瞭解喵星人流轉千年的神祕魅力。
《貓的人類征服史:從封神到屠殺,是惡靈也是萌寵!看貓咪與人類千萬年相牽的跌宕命運史》by 大旗出版社
Images: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大旗出版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