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不惑之年,人生又邁向了一個嶄新階段,此時的你面臨職場、身心上的轉變,該用什麼樣的心態迎接40歲後的生活?又該如何提升生活的質感?Esquire精選以下書籍,用知識的力量充實你的熟男新生活!
梳理成熟心態
不少人對中年抱持著畏懼之心,無論是身材發福、反應變慢,一些看似負面的表徵接踵而來,但這些變化卻可能是上天帶來的禮物。在《中年的意義(二版):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一書中,劍橋大學生物學家大衛班布里基解釋人類在中年時期會遇到的各種變化。發現中年人大腦結構迥異於青年,因而更能睿智應對問題,許多老化的表徵,其實也有演化意義可循。閱讀此書後將讓人對「中年」有更多了解,進而擁抱人生中最美的成熟時刻。
中年人在職場也會遭遇到不少瓶頸,日本職場有著「42.5歲瓶頸」,職位愈高,在公司存在感卻愈低,更多的是中年晉升困難、甚至不願晉升之人,將中年職涯的可能性徹底侷限。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石山恒貴為此著作《職業生涯不留遺憾的40歲後的工作術》一書,以多年的人才培育與管理經驗,對面臨瓶頸的中年人提供建議,從擺脫焦慮、規劃目標到做出改變,帶你重拾不留遺憾的精彩職涯。
![]() | ![]() |
《中年的意義(二版):一個生物學家的觀點》by 如果出版 | 《職業生涯不留遺憾的40歲後的工作術》 by 春天出版 |
提升質感生活
40歲象徵人生邁入另一階段,此時的你若想重新調整生活步調。從朝夕相處的居家空間著手,將是不錯的起點。《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一書中,空間設計師李靜敏從「動線、尺度、比例、視線、素材」思考居家空間。以平面圖搭配個案圖片,具體說明空間規劃思維,教你如何打造舒適自然的溫馨家園。
除了居家空間,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莫過於一日三餐的飲食時光,日本文學大家師水上勉所著的《時光裡的醍醐味:日本文學大師的飲食手記,寫下最富禪意的人生百味》分享其在京都禪寺修行所學的「精進料理」,以12個月的飲食手記,巧用當令食材完成一日三餐,從料理抒發食材與回憶的連結、品味時光淬煉成的「醍醐味」,細膩文字喚醒我們對於飲食、自然與人生的想望。
想要展現生活質感,對藝術品味的培養也是豐富人生深度的關鍵。《戀物——36件臺北故宮國寶,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將能帶你從故宮文物穿梭不同的時光美景。作者鄭穎長年研究古典與現代文學,並對歷史文物有著深刻愛好,此書藉由國寶文物導覽,結合作者文史底蘊,讓人從圖文並茂的敘述,了解藝術文物何以跨時空感動人心,藉此豐厚自己的品味與深度。
![]() | ![]() | ![]() |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by 原點出版 | 《時光裡的醍醐味:日本文學大師的飲食手記,寫下最富禪意的人生百味》 by 大樹林出版社 | 《戀物——36件臺北故宮國寶,看見歷史的滄桑與時代的美麗容顏》 by 麥田出版 |
Images: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各出版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