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封面人物 - 蓋瑞歐德曼,那個奧斯卡難忘的壞傢伙
封面人物

蓋瑞歐德曼,那個奧斯卡難忘的壞傢伙

2018/04/04 編輯 / 郭 璈

40年來,他就像我們心頭的那把火,離經叛道又天賦異稟。然而,儘管這個拍過各種奇妙電影的英雄長期以來備受喜愛,他卻依舊難以捉摸且超脫於明星體制外。面對堪稱歐德曼畢生最令人驚嘆的角色──《最黑暗的時刻》中的邱吉爾, 讓人忍不住想著:「蓋瑞.歐德曼究竟是誰,又是從何處來?」

Text by David Thomson Photographs by David Titlow Translation by Queenie Lee


沒有演員經紀人會說,「替我找一個像歐德曼的傢伙,」因為這種類型不存在。

曾經詮釋性手槍樂團(Sex Pistols)Bass手席德.維瑟斯(Sid Vicious)、劇作家喬.歐頓(Joe Orton)和吸血鬼之王德古拉的演員,真的能扮演好偉大的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嗎?然而我們對偉人的認識,或許有違事實。當65歲的邱吉爾於1940年當上首相時,那看似崇高的地位事實上就跟一杯毒酒沒有兩樣。當時的保守黨大佬們認為邱吉爾從飽受批評的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手中接下首相職位的舉動,證明局勢已經落入絕望,英國離戰敗不遠矣。部分政治掮客也不喜歡邱吉爾,密謀推翻他。黑暗時刻的權勢,或許更像是死亡的序幕。 

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接演《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時,他本人與邱吉爾風格大相徑庭,但他並沒有靠關係,也沒有獲得大人物的點名。他沒有企圖展現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的懷柔魅力,也沒有試圖展現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的彬彬有禮。歐德曼從未想過讓自己看上去溫文儒雅,或甚至「英國」;多數時候,他住在洛杉磯,喜歡扮演美國人,尤其是默默無聞如《是誰殺了甘迺迪》(JFK,1991)中李.哈維.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那樣難纏的角色。



 10幾年來,歐德曼一直被視為傑出的表演者,但他有自己的步調與嚮往。他的演出是如此多樣,因而他從未被貼上單一標籤。他不是票房保證,也不討人喜歡。沒有演員經紀人會說,「替我找一個像歐德曼的傢伙,」因為這種類型不存在。他的定義,迷失在眾多天差地遠的角色中。他不願受我們的束縛,也不願輕易被給予定義。作為詮釋角色的演員,他的本我不為人所觸之。

不為討好大眾而表演的壞傢伙

他從未為了獲得大眾(或票房)的喜愛跟需要而改變。即便此刻是他事業的最高峰,他卻依舊不願接受太多採訪或宣傳,就好像愛慕會讓他感到困擾般。接受這樣的我,他似乎這樣說著──並邀你探索深不可測的他。他終於因為邱吉爾一角而獲得奧斯卡,而這僅是他第2次被提名。對一個經常砲轟金球獎將獎項頒給缺乏品味或無突破性表演的人而言,他的獲獎是一種例外。曾有一段時間,他視市場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對於名聲更是不屑一顧。有人猜測這或許是為什麼他不願意單純地讓邱吉爾只是一名受萬人景仰的對象。歐德曼的邱吉爾,是一個受挫者,一個希望拯救國家、同時拯救自己的男人。 

誰是蓋瑞.歐德曼?他生於1958年3月21日,離醉醺醺又渾身病痛的邱吉爾放下首相職務,才不過3年(無論是心智或體力上,當時的邱吉爾都已無力負擔)。歐德曼出生時的倫敦,才剛脫離二戰後的陰影,浸淫在勝利的詛咒中:被轟炸的遺址、食物配給、人人穿著褪色的衣服。歐德曼的父親是一名漁夫,酗酒成性,還是個失蹤人口。歐德曼來自工人階級,生長在當時那個還未變化得如此時髦的倫敦東區。那是一個不禮貌現實主義尚未流行的時代,憤青的影子若隱若現,平民劇大當其道,工人階級演員如湯姆.寇特內(Tom Courtenay)、彼得.奧圖(Peter O'toole)和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就要崛起。蓋瑞5歲時,披頭四正開始火熱。

 青少年時,工黨坐穩了他家那一區的席位,然而在1996年的大選中,極右激進派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的先驅,卻得到了近2千票。七〇年代,法西斯遊行出現,1981年發生了一連串推測是由極端種族主義者所犯下的縱火事件。那時的英國,逐漸富裕。歐德曼的世界正在以一種他父母並不理解的方式,脫胎換骨。


「30歲時的歐德曼有了英國最狂放演員的名聲,亡命之徒的氣質、逼近於自我毀滅的創造力、難以預測且無懼的精神。」

最狂放的英國亡命之徒

他認為自己可以演戲,但皇家藝術戲劇學院(Rada)拒絕了他,並說他沒有前途。所以他去了羅絲布魯佛戲劇學院(Rose Bruford College)。作為一個不被看好的年輕人,他以自己的方式謀生。他曾在小時候演過哈姆雷特,但他更喜歡粗獷的感覺,也喜歡嶄新、危險的題材。他參與了幾齣舞台劇,並在電影《與此同時》(Meantime,1984)中以光頭仔的角色亮相,同時結識堤姆.羅斯(Tim Roth)。兩人又於1990年一起拍攝了《君臣人子小命嗚呼》(Rosencrantz & Guildenstern Are Dead)。 

30歲時的歐德曼有了英國最狂放演員的名聲,亡命之徒的氣質、逼近於自我毀滅的創造力、難以預測且無懼的精神。幾年後,他帶給觀眾3場令人驚艷又畏懼、有趣又可怕的演出:《崩之戀》(Sid and Nancy,1986)中,放蕩不羈的席德;《豎起你的耳朵》(Prick Up Your Ears,1987)中,魯莽無理的同性戀劇作家喬.歐頓(Joe Orton);還有電視影集《The Firm》(1989),那個表面是東倫敦房仲、實則率領一支足球流氓幫派的Clive“Bex” Bissell。在這些表演裡,你無法忽略他的狂放。他的體內有奔放的虛無主義精神,並徹底缺乏此一職業需受觀眾喜愛的慾望。那麼他將何去何從?



在《崩之戀》上映後不久,奧斯卡的最佳男主角獎先後頒給了《金錢本色》(The Color of Money,1987)中的保羅.紐曼(Paul Newman),和《華爾街》(Wall Street,1988)的麥克.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然而,如野獸般兇猛的席德,並未受到評審的青睞。歐德曼不喜歡這個角色,他耗費極大的心力才能讓自己投入角色;他厭惡所謂的龐克精神,他害怕自己的演出不夠具有說服力,或不夠激烈。然而,他為了瘦到就像席德本人因藥物濫用而頹弱的外型,最後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療。當時的歐德曼,沒有人會想到會走得那麼遠。 

為了突破,他去了美國。他的英國口音和魅力,從東倫敦轉移到紐約與洛杉磯。對於譁眾取寵的演技或許能讓自己佔上風的事實,他毫不掩飾。他認真且假裝很感興趣地去改變自己的口音與外貌。然而他精湛的模仿和企圖展現各種面貌的野心,讓大眾對於蓋瑞.歐德曼的聲音與樣貌,愈來愈模糊。 

在和西恩.潘(Sean Penn)合作的《魔鬼警長地獄鎮》(1990)中,他是身在紐約的愛爾蘭罪犯;拍攝《誰殺了甘迺迪》時,他對於自己的角色樂在其中。接著,在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的《吸血鬼》(Bram Stoker's Dracula,1992)裡,他以精彩絕倫的偽裝,化身成德古拉。他令人戰慄(或恨之入骨),卻也充滿誘惑。這部電影憑著化妝與服裝設計獲得奧斯卡獎,但歐德曼卻連提名都沒沾上邊。他的演技確實精彩,但電影氛圍或許過於做作。 

情史豐富且才華洋溢

歐德曼在東尼.史考特(Tony Scott)的《絕命大煞星》(True Romance,1993)裡,扮演一名自認為是黑人的白人妓院老闆。這個角色戲份不重,但雷鬼頭、一口爛牙、臉部的疤和口音,讓歐德曼吃了不少苦。為了盧貝松(Luc Besson),他成為《終極追殺令》(Leon,1994)中有嚴重毒癮的執法人員。接著,在刻意改變步調的情況下,他接演了《永遠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1994),成為激情的貝多芬:他的演技令人敬畏,但也予人過度炫技的疑慮。在和黛咪.摩爾(Demi Moore)交手的《真愛一生》(The Scarlet Letter,1995)中,缺乏歷史背景和真實情感的歷史劇,讓他有些迷失。而這也不是第一次歐德曼未能和女主角在螢幕上擦出火花。



事實上,現實世界中的歐德曼情史豐富。年近60的他,結過5次婚。除了和第1任妻子育有1子外,也和第3任妻子生了兩個孩子,並在經歷難堪的官司後,爭取到兩個孩子的監護權。在5段婚姻外,他還有許多女朋友。這樣的情史,讓歐德曼的經濟狀況陷入拮据,後來更涉及了數次酒駕,最後不得不接受強制戒酒。 

美國讓歐德曼功成名就?他確實出了名,卻也受其束縛。1997年,他帶著部分財產回到英國,身兼編劇與導演,拍了一部以他生長的東倫敦為背景、探討家庭暴力的《切勿吞食》(Nil by Mouth)。這部片讓女主角抱回坎城影展的最佳女主角獎。歐德曼本人並未參與演出,但他的執導技巧非常出色,而重回倫敦似乎也讓他心滿意足。儘管《切勿吞食》叫好不叫座,但其意義很明顯:英國似乎讓歐德曼更自在。

 接著,他又在傳統動作電影《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1997)中,飾演冷血劫機犯。儘管需要濃厚的口音與赤裸的惡意,但此類角色對歐德曼來說,不是什麼問題。幾年後,在厚重特效妝的幫助下,他化身成《人魔》(Hannibal,2001)中最齷齪的反派,畸形且邪惡的馬森.維傑。


「歐德曼一直被視為傑出的表演者,但他有自己的步調與嚮往。他的演出是如此多樣,因而他從未被貼上單一標籤。他不是票房保證,也不討人喜歡。」

至此,歐德曼拍了許多不怎麼精彩的電影,也接演了一些固定角色,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中的天狼星,或《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三部曲的警長。這些工作給予歐德曼經濟上的滿足,歐德曼也表現得可圈可點,但沒有人再視他為電影演員。再加上此刻的他年過50,還有著大眾並不喜歡或熟悉的外表。 但天無絕人之路。30年前,亞歷.堅尼斯(Alec Guinness)拍了那部精彩絕倫的《Tinker Tailor Soldier Spy》電視劇。30年後,儘管許多人認為無人能超越堅尼斯的風采,這個劇本還是被搬上了大螢幕。負責拍攝的導演托瑪斯.艾佛瑞德森(Tomas Alfredson),相中了不需要化任何特殊妝的中年歐德曼。在眾多演技精湛的演員中,歐德曼明白這場戲並不容易。歐德曼在自己的詮釋中,保留堅尼斯的部分神韻,並注入新的氣質。看到他再次做回自己,著實讓人鬆了一口氣。所有喜愛歐德曼的人,都歡欣鼓舞。熱烈的票房,也讓歐德曼細緻的演技再次受到矚目。 

細膩而千變萬化的演技

於是,他獲得第一次奧斯卡提名,儘管最終輸給了《大藝術家》的尚.杜賈爾登(Jean Dujardin),但所有人都覺得他是遺珠之憾。生命的巔峰就要來了。 邱吉爾並不是一個冷門的角色,有太多演員詮釋過他,其中不乏像約翰.李斯高(John Lithgow)那樣傑出且動人的表現。然而導演喬.萊特(Joe Wright)和編劇安東尼.麥卡滕(Anthony McCarten)自有打算。他們將目光放在邱吉爾剛踏上首相之位、面臨敦克爾克危機和哈利法克斯子爵(Viscount Halifax)密謀與希特勒取得和平條約的頭一個月。歐德曼或許不是最理所當然的選角,因他並不擅長詮釋上流社會的人。此外,這部電影還大膽地觸碰了長久以來邱吉爾作為英雄,往往會被粉飾掉的人格。我們遺忘了邱吉爾的反復無常:躁鬱症患者、易怒的酒精成癮者、浮躁且可能導致災難的決策者。結果證明他是一位偉大的戰爭領導者,但哈利法克斯對他的疑慮,也並非空穴來風。 

我對此片的唯一預測就是空前的成功:本片除了在敘事上更具說服力,在歷史層面上也比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來得深入。歐德曼的影帝頭銜也一路從金球獎拿到奧斯卡。這是他從影以來最棒的表現,更因為電影圈的所有人都認為他的才華確實無與倫比。他蓋上厚厚的妝容,操持著優雅的上流腔調。是的,這就是奧斯卡委員所期待的角色與演技。 

這對他的事業有何意義?蓋瑞.歐德曼是否會成為大師?我不知道。但他或許不會成為主流大眾的心頭好。唯一清楚的是:蓋瑞.歐德曼骨子裡還是非常英國。他的家鄉在1958年後,改變許多,而他就像是喬治.史邁利,在工作上能力卓越,足以面對錯綜複雜與背叛的處境,卻也曾在過程中失去自我。他說他想要執導並演出一部關於19世紀攝影師愛德華.邁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的電影。邁布里奇生於英國,接著去了美國,還親手殺了妻子的外遇對象。你們肯定都會想看。



延伸閱讀:

Netflix挾帶多部強片再次進攻奧斯卡 最有「得獎相」的片單一次報你知

新《蝙蝠俠》前導預告釋出 羅伯派汀森演出迄今最黑暗版本

《神力女超人1984》外媒首波評價出爐!各界正面評價盛讚:「當代世局的一場及時雨」!

【完整內容詳見Esquire國際中文版2018年第152期4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