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年6月26日是寶璣大師發明陀飛輪的日子,每年的這一天都會有許多紀念活動。今年因為疫情不好群聚,沒了紀念活動我們只好線上推薦各位看看幾支錶。
最早的N°1176陀飛輪懷錶:MOUVEMENT。
地位證明的陀飛輪
「秒速捉得緊了,而皮膚竟偷偷鬆了,為何用到盡了,至知那樣緊要」來自黃偉文《陀飛輪》的歌詞,陳奕迅演唱出終其一生追求財富地位的滄桑感慨,是非常美的曲子。歌詞中則點出陀飛輪的價值高昂,非得要得「皮膚偷偷鬆了」,有了點年紀,才捉得緊秒速。事實上最初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1747-1823)發明陀飛輪的目的,就是要透過這個裝置讓懷錶走時更精確,不受地心引力影響。
陀飛輪源自法文「Tourbillon」,以精密的工藝技術,讓游絲、叉式槓桿和擒縱系統等裝置在同一個自轉的框架上,透過不斷自轉,消弭地心引力影響(比較像抵銷而不是讓引力消失,沒那麼神奇),創造之初大幅度改善了懷錶的走時精準性,劃時代裝置讓當時法國內務大臣頒贈史上第一個陀飛輪專利。時至今日,隨科技進步腕錶的機械結構更穩定,已不再那麼受引力影響,只是陀飛輪這項手藝保留下來。各家品牌都有陀飛輪腕錶,惟寶璣Breguet的陀飛輪是承襲最初的設計,不斷的改良進化。
今年年因為全球疫情影響沒有舉辦實體慶祝活動,但寶璣仍順利推出許多新錶。推薦幾款如下:
寶璣Classique經典系列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67大明火琺瑯陀飛輪腕錶。
專賣店限定款的Classique5367 藍色大明火琺瑯超薄陀飛輪鉑金腕錶,以精湛的大明火琺瑯工藝,燒製出絕美的藍色。考驗耐性的非凡手藝,面盤以多種藍色調製,以多層琺瑯層層燒製塗色,以攝氏800度高溫加熱,做出自然深邃的光澤。品牌亮點的隱藏式寶璣簽名,則位於陀飛輪框架上,致敬創始人,也是品牌腕錶的特色之一。此腕錶的陀飛輪機芯是品牌內最纖薄的款式,厚度在3mm內,錶殼總厚度為7.45mm,陀飛輪採偏心設計,位於4時與6時間,展現精彩技術力。
寶璣經典系列Classique 5395超薄鏤空陀飛輪腕錶。
超薄鏤空的陀飛輪腕錶代表,就是這款Classique 5395超薄鏤空陀飛輪鉑金腕錶,厚度僅3mm的581型機芯,搭配950鉑金錶殼及玫瑰金機芯,工藝底蘊極深厚,幾乎是全錶鏤空,手工削切一半的材質,由內而外精雕細琢,包含金雕、鐫刻飾紋、倒角處理等,清晰可見的機芯結構,處處充滿匠心。輕巧的陀飛輪結構也不到0.290克,4赫茲振頻,高達80小時超長效動力儲存,及實用和極佳工藝美學於一身。
寶璣航海系列Marine Tourbillon Equation Marchante 5887腕錶。
而目前集品牌複雜功能之大成的,就是這款Marine 5887時間等式萬年曆陀飛輪玫瑰金腕錶,新一代的陀飛輪、萬年曆和時間等式功能,盡顯技術力典範。兩根分針,分別為傳統時分針和顯示太陽時的第二分針,此為時間等式功能(展現真太陽時的時間)。典型的偏心陀飛輪設計,加上複雜功能中的萬年曆,有潤年(四年)週期、日曆顯示為「逆跳指針」,到月尾後,會瞬即逆跳至日期「1」的位置,才開始顯示次月。這種特殊的設計,往往讓錶迷每個月都會期待看到轉換瞬間。
陀飛輪的技術早已開枝散葉,除了每年的6月26日回顧的陀飛輪日外,各品牌在此技術上都各擅勝場,現在中價位甚至50萬上下都有機會買到陀飛輪,再也不是只能遠望的高級複雜功能之一。對錶迷們來說,第一個認識關於錶的單詞知識,應就是「陀飛輪」了吧,能親近些該多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