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電影 - 【2020金馬57】網路串流平台都那麼方便了,為何我們還是需要戲院的經典重映?
電影

【2020金馬57】網路串流平台都那麼方便了,為何我們還是需要戲院的經典重映?

2020/11/10 編輯 /

日本已故名導演黑澤明曾說:「創作等同於記憶。」而他的《羅生門》、《七武士》,無論是改編自文學小說,還是自己編寫的作品,後來都影響了無數電影人,也為那個時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時代嬗遞,隨著攝影技術發展,如今一秒24格的真理也變成每幀以120格呈現,更好的聲光特效無窮盡地接近人類的夢。2020年世界遭逢疫情影響,我們正在經歷一個艱難的時代,台灣電影卻以無窮的創造力與堅韌毅力,推出了更多好的作品。或許行過幽暗隧道後,才得以看見光亮,而這段時間留下的記憶,將會成為我們最美好溫暖的光。Esquire將藉此專題邀請多位金馬57入圍導演、監製,講述那些電影故事,以及創作背後不為人知的秘密。

Produced by  Ken Huang     Text by Leon Guo   Images:courtesy of Warner Bros.、甲上娛樂、ifilm傳影互動、GaragePlay車庫娛樂


自2008年起便坐擁IMDb用戶票選第一名的《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Frank Darabont,1994。


為何我們需要經典重映?

今年適逢法國導演艾力侯麥(Éric Rohmer)冥誕一百歲紀念,這位被譽為法國新浪潮世代最常青的電影大師,其作品影響無數後輩,台灣名導楊德昌曾言:「侯麥是世界上最知道如何拍電影的人,他是完全能主宰電影方法和內容的大師。」就在前陣子,侯麥的《喜劇與諺語-綠光》和《四季的故事》數位修復版才在電影院重映,跨越時空隔閡,讓更多年輕世代得以在戲院裡完整體驗這位大師的歷久不衰的作品魅力。

伴隨近代電影工業的「數位修復」風潮,無關乎「膠卷派vs.數位攝影派」的風格之爭,過去保存期限約六、七十年的膠卷老電影得以重新修復並以各種形式發佈,這讓我們有更多機會去觀賞過去那些曾經真正改變(或影響)電影工業視角的作品。

因為,當我們討論藝術時,所謂的經典與否,是需要把時間軸拉很長去探討的。一部電影,在個人喜好評論之外,更需要放進整個電影史去檢視其脈絡。以科幻片為例,近代電影因為科技發展進步,其擬真或炫麗的視覺震撼效果當然是過去老電影所不及,但就文化內涵來看,早期科幻片的拍攝手法與前瞻性卻更珍貴,這便是奠定其經典地位的緣由(嗯,是的,我就是在指《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阿基拉》(AKIRA),大友克洋,1988。


修復經典殿堂級作品

近期修復重映的動畫《阿基拉》(AKIRA)也是如此,導演大友克洋不僅為日本90年代第二波動畫浪潮揭開序幕,其概念架構的影響更是無遠弗屆,甚至影響真人電影範疇。當然,所謂的經典不僅存在於概念裡,在1987年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九項大獎的《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是台灣院線票房首部破億大片,全片在考究、製作、演員調度與鏡頭語言都稱得上是殿堂級教科書。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Bernardo Bertolucci,1987。


受到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各大電影劇組都近乎呈現停擺狀態,即便能夠順利殺青、剪輯完畢,片商也難免擔心票房受到影響,而一再延期上映。在台灣,因為疫情控管得宜,所以各大戲院未如國外般需要封鎖關門,但在國外強片遲遲無法產出之時,從商業考量來看,老片重映當然會是片商試圖拉回票房收益的手段之一,然而趁這個時候去回顧影史經典是個滿好的時機。

這也呼應近年好萊塢影業面臨的劇本荒,當代影業似乎更容易聚焦在將電影的娛樂性與故事情節上,一種容易淪為形式大於內容的公式化工業正在蔓延著,而這也間接反映在網路社群行銷與串流平台文化。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必要重新檢視經典,重映並非是貴古賤今,更像是鑑往知來,透過經典作品的觀影體驗來獲得感知上的品味提升。


一刀未剪數位修復版在台首映的《感官世界》(愛のコリーダ/L'Empire des sens),大島渚,1976。


更多內容詳見Esquire國際中文版2020年11月第183期


延伸閱讀:

【2020金馬57】金馬影展開幕片《同學麥娜絲》 納豆為情慾戲狂刷牙、鄭人碩為群戲喝到快掛點

【2020金馬57】「光影詩人」李屏賓 出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

疫情期間《TENET天能》表現仍樂觀 導演諾蘭擔心影業「誤判情勢」讓戲院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