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男人聖經的《教父》日前的第三集《教父三》首度推出三十週年來的「導演剪輯版」,這次的新版結局讓故事更多可能性,也讓不少外媒詢問導演柯波拉:「是不是有機會再推出續集?」
《教父》奠下的黑幫電影傳奇
《教父》(The Godfather)三部曲不僅是名導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Coppola)最經典的作品,被譽為「男人聖經」可不是隨便說說,裡面創造出的柯里昂家族,為世界開創了黑幫電影的新潮流,更留下不少精彩名言,當中角色鮮明的性格所塑造的價值觀,更是讓人神往。《教父》加上續集《教父二》,更是長期雄霸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史上最佳250部電影評選的前三名。透過艾爾帕西諾(Al Pacino)演出的麥克柯里昂,以及偉大的男演員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飾演的老教父維托柯里昂、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 Jr.)飾演的年輕版維托柯里昂,我們得以窺探逃往美國的義大利黑幫後代,如何在當地開枝散葉,從橄欖油生意發跡成為大家族,甚至控制國會議員,最終掌握賭場娛樂,成為地下世界的帝王。然而前兩集如此經典,又為何作為結局的《教父三》必須重剪呢?
《教父二》中兩位「教父」的故事交錯,勞勃狄尼(右)洛飾演的年輕版維托柯里昂足智多謀,左為導演柯波拉。
《教父三》之所以「看似」沒前兩部經典,有不少人認為導因於柯波拉最初並不想拍,前兩部故事早已相當完整,更是派拉蒙影業投資的傳奇片單中亮眼的兩顆星。知名影評克里斯納沙瓦蒂(Chris Nashawaty)在《Esquire》撰文寫道:「過往大家對於《教父三》的印象都是一部糟糕的電影,但實則不然,那是因為和前兩部相比,如果你依照正常電影的標準去看,他是非常優秀的電影」不過他還提出另外一點觀察,《教父三》是在1990年的聖誕節檔期發行的,同年的對手可是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經典黑幫電影《四海好傢伙》(Goodfellas),這部片不但有勞勃狄尼諾,還有同年贏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喬派西(Joe Pesci),更捧紅了雷李歐塔(Raymond Liotta),也普遍被認為是繼《教父》以後,重新詮釋真實的美國黑幫樣貌,別於教父系列的浪漫色彩,反而更加混沌腐敗而且殘酷。
「無法拒絕的提議」造就殘念的《教父三》
克里斯還有提到一件軼事,大約在1980年代末期,派拉蒙影業希望能再次重啟「柯里昂家族傳奇」才找上柯波拉,這對他是一個「無法拒絕的提議」。因為前兩部《教父》電影帶來不少收益,到了1979年派拉蒙花了大把鈔票,帶著柯波拉和劇組前往菲律賓,拍下以越戰為題材的偉大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然而即便此片創造不少傳奇,更和《教父》一樣入選AFI百年百大電影,還奪下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等殊榮。不過在菲律賓拍了五個月依然耗費鉅資,更有戲院版本、最長的原始剪輯版,還有後來的重生版,雖然收益不錯,但似乎讓柯波拉的才華耗盡,至少在當時他想不出更好版本的麥克柯里昂結局。
《教父二》是柯波拉最初認為的「最後一部」柯里昂家族故事。
談到《教父二》結局,柯波拉曾說「我故意讓麥克的故事走向死亡,也從沒想過再次詮釋這個角色。」柯波拉導演也承認,後來收到《教父三》的報酬時,正是他精神狀況最差以及經濟最匱乏的時候。當年派拉蒙的老闆法蘭克曼庫索(Frank Mancuso)也是藉此機會才推動他拍下《教父三》。時隔三十年,《教父三》似乎成為柯波拉一生的疙瘩,還好今年終於有機會推出他個人的導演剪輯版。他在接受《CBS今晨》(CBS This Morning)訪問時這樣形容:「這就像拉扯一段惱人的毛衣線頭,現在終於有機會整件重新編過。」新版的也正式定名為《馬里歐普佐之教父完結篇:麥可柯里昂之死》,這個他最喜歡的片名。
重新定命為《馬里歐普佐之教父完結篇:麥可柯里昂之死》,也為麥克的死亡留下新的懸念和伏筆。
由於12月8日藍光版和線上OTT剛上映,近日柯波拉接受《衛報》(Guardian)和《福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也說到,對於這個新結局,它提供了一個更適合《教父》和《教父二》的結局,新版名有「馬里歐普佐」(Mario Puzo)是表達對原作者馬里歐的敬意,更是回歸原著《教父三》的初衷。重剪版結局採用全新的素材、音樂和音效,他很感謝派拉蒙有機會讓他重新編整這部電影。
由於新版最終結局改動,雖然名為麥克柯里昂之死,但柯里昂最終並未真的死去,讓人有更多想像空間。關於這部分他則是提到:「我沒有《教父》電影的版權,派拉蒙才有,或許未來他們會想再拍更多續集,但我覺得我做三部曲已經夠了,未來我有其他新作品可以拍。」或許柯波拉的教父故事終於完善,我們也期待這位81歲的老導演能繼續投注熱情在他最喜歡的電影產業,帶來新作品。
Images courtesy of IMDb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