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史博館「跨1624:世界島臺灣」特展。
如果你是喜愛逛展的藝文君子,這邊考考你對台灣的博物館有多少瞭解!請問「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分別位於哪個縣市?無法馬上回答很正常,筆者初見此問題也稍微愣了一下。這四座名字如此相近的博物館究竟位於何處?又各自擁有哪些的特色?以下就為你一一解答!
國立台灣博物館
國立台灣博物館
台北228公園有座對稱造型的歐式建築,仿希臘神殿的門面顯得雄偉莊嚴。這裡是台博館「本館」所在地。台博館前身為1908年設立的「總督府博物館」,原是日本政府為展示殖民地資源、宣傳在台建設成果而設立,其後以「自然科學博物館」為定位,破萬件的自然及產業標本為其一大特色。
現今台博館常設展,仍以自然生態為出發點,從地質與生態研究,延伸至原住民、漢人如何與自然互動,開展出獨具特色的文化。以自然為本擴展至人文關懷的展覽軸線,是台博館不同於其他博物館的敘事特色。
台博館與台北花園大酒店推出博物館主題房,讓博物館日帶來嶄新體驗。
除了「本館」外,台博館尚有「古生物館」、展示樟腦及鴉片產業的「南門館」,與介紹鐵路歷史的「鐵道部」,四座園區皆位於台北,5/18博物館日當天四間館舍皆可免票參觀,上午在本館更有適合2到6歲小朋友的特別活動「守護精靈陪你找回專注力」,由台博館與台北醫學大學跨領域學院師生合作,邀請親子一起在博物館闖關探險!
為讓博物館日帶來新意,台博館今年更與台北花園大酒店展開跨界合作,佈置博物館主題房,包括親子房「守護精靈的島嶼探險」、文青房「博物館裡的精靈」等不同主題,只要參加臺博館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就有機會免費入住!館方更與花園酒店合推專屬的文化觀光巴士,提供交通接駁及臺北西區著名文化景點專業隨車解說,想感受獨特的觀展跨界體驗,絕對不能錯過這難得的機會!
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
台北植物園旁的「南海學園」有數座中國宮殿式的建築群,史博館即坐落於其間。成立於1955年的史博館原名「國立歷史文物美術館」,其後雖然歷經更名,但仍以藝術展覽為一大特色。
史博館創館之初以日本戰後歸還的中國古物,及國民政府從河南帶來跨越千年的文物為基礎,建館後又與書畫藝術連結,甄選台灣畫家參與巴西聖保羅藝術雙年展,使館藏呈現融貫古今的多元形貌。在此能接觸到中華文化的悠遠歷史,也能看到台灣近現代美術發展,古今之美匯聚一處,讓史博館成為廣度深度兼具的獨特場域。5/18至19日為響應博物館日,史博館也開放免費參觀,適合與好友相約欣賞跨越千年的藝術珍品。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位於台南的「台灣歷史公園」,400年前曾是荷蘭人登陸的「台江內海」,台史博館設立在如此具歷史意義之地,藉由研究國內外的台灣史料,細述台灣歷史與世界的聯繫。
台史博館近期推出「跨1624:世界島台灣」特展,在荷蘭人登陸台灣400年之際,重回1624年這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看見台灣何以吸引各方競逐、又是如何參與世界運作?特展更展出未曾公開過的重要古物《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起源與發展》,內容包含當時荷蘭人對西拉雅族的描述,展場內有更多藝術與文書資料,以展現台灣於世界中的形貌。為慶祝博物館日,5/18至5/31日,台南市民及師生將可免費參觀台史博館,若想瞭解台灣有哪些珍貴故事,千萬別忘了來此處逛逛。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位於台東的史前館有群山環繞的美景,相較傳統博物館的高雅拘謹,這裡多了些許親切。史前館的設立有著一場美麗的境遇,1980年新台東車站興建時意外發現卑南文化遺址,經學界搶救爭取後,終獲官方同意設立史前館。
史前館的展覽敘事著重於更久遠的年代,「史前史廳」常設展便自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開始,至距今五百年前的史前時代末期,闡述人類如何在沒有文字紀錄下,留下獨特的足跡與故事。史前館為響應博物館日5/18、19同樣免費入館優惠,此外有由常設展廳議題延伸的「微觀.史觀」考古特展也將在5/18開展,引領觀眾從顯微鏡下的視野,藉由對「矽酸體」、「玉」、「玻璃」與「礦物」等主題的研究發現,一窺千年前臺灣與世界的連結。
除本館外,史前博館尚有卑南遺址公園及台南的南科考古館供遊人參觀,致力於保存考古現場與遺址形貌,逛完本館後更適合到同在台東的遺址公園看看,從不同視角感受史前文化的魅力。
史前館「微觀.史觀」考古特展。
名稱相近卻各具意義
這幾座名字相近的博物館,內涵卻大不相同,在地域範圍上,史博館除了能看見台灣近代藝術發展,也有諸多跨越千年的國寶級文物,增添更廣闊的視野,其他三座名字有「台灣」的博物館,則分別由自然生態、歷史時代世界聯繫及史前文化萬年發展,從不同面向拓展台灣文化的深度。
今年「5/18博物館日」恰逢週末,正是安排文化之旅的好時機,看完這四座博物館的介紹,不妨找座自己感興趣的博物館,開啟一趟極富知性的旅程吧!
Images: courtesy of 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