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已舉辦過三次奧運,分別是1900、1924、2024年,距離上次舉辦時間,已恰好過了100年。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巴黎為我們與場館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往下看一起來揭曉吧!
性別平等大躍進
性別平等觀念近年在東方國家才比較受到重視,但巴黎與其他歐洲國家早在1900年舉辦奧運時就已讓女性朋友有限度的報名參賽,只不過當時奧運沒有像現在一樣受到全球關注,也沒有轉播,所以性別平等觀念一直遲遲無法拓展到其他較保守的國家;而根據歷史記載,1924年奧運總報名人數有3,089位,其中就有135位為女性運動員,成為運動比賽歷史上打破性別框架的一大壯舉。時至今日,2024奧運總參賽人數已有10,500位,其中女性運動員報名總數將完全實現性別平等,將有逾5,250位女性運動員參賽。巴黎不管在百年前後,一直是全球議題的最佳榜樣與示範國家。
台灣女子拳擊運動員黃筱雯於2020東京奧運獲得51公斤級賽事銅牌。
運動無國界
除了性別平等外,勢必也要提到一些世界上定位模糊的國家與少數族群(包含台灣)。奧運所創立的宗旨就是要讓世界和平,大家都可以平等地前來參賽跟較勁。在1924年當時奧運總參加國家僅有44個,共計賽事126場;一晃眼到了2024年,參賽奧運國家已成長到有 206個(含難民代表團)隊伍前往,這也讓世界各地政府與民眾知曉,舉辦奧運最大的價值就是希望各地都能無戰爭,要比就來奧運殿堂光明磊落拚個高下!
2020東京奧運難民代表隊進場。
全球瘋運動
奧運在早期不被關注,也較無熱度,所幸後來因科技的進步,有了電視的發明以及轉播後,大家才漸漸看到運動賽事相關節目,自此也集結了許多運動愛好者討論及前往現場觀看比賽。2024年巴黎奧運的門票截至目前已售出超過一千萬張,相較1924年的62萬張票已成長了16倍之多,運動狂熱程度在全球也逐漸成熟。
1908年倫敦奧運男子馬拉松賽事現場。
永續奧運村
奧運村是一個溫馨、合作、交流的場域,也是提供所有運動員養精蓄銳的所在。首次有奧運村這個概念就是在1924年的巴黎奧運,當時主辦單位使用簡便木材搭建出幾間小屋,三位運動員同住一間,附有自來水可以盥洗。在奧運村裡也可以看到其他日常生活服務,包括郵局、電報、電話、報攤和理髮店等,在當時已是非常貼心的服務,讓運動員可舒適且安心地準備比賽。此次巴黎奧運,主辦單位也與時俱進體現出環保、永續的核心價值,將巴黎原既有的52公頃的土地,打造出三座建築群,空間共可入住超過14,000名運動員。這些空間在奧運結束後,也將被當地財團規劃成一個新社區,成為6,000位居民的家,並利用地熱和太陽能發電,幫助整個社區達到節能減碳作用。
2024巴黎奧運選手村。
物品再利用
盛大的賽事結束後往往會遺留下大量的「垃圾」,如運動器材、空屋、傢俱等。當然巴黎主辦單位也準備好對策,讓這些物品能夠被「再利用」,像是把運動器材二手轉賣給需要的地區與居民,減少不必要的開銷與浪費;而這次選手村的床鋪及傢俱,製作材料則以回收的強化紙板製成,床墊則是利用回收漁網的聚合物做為材料,讓所有物品都能延續壽命,減少地球的傷害。除了有形的浪費外,「碳足跡」也是隱藏的一大威脅,且現在仍是世界大分工時代,很多不必要的碳排放都是在貨物運送中成形,一項微小的產品,製造出來的碳足跡其實非常巨量,而巴黎奧運主辦方也完全考慮到了這一點,將賽事期間所有的食物原料取自距離巴黎方圓250公里的地區,也呼籲廠商減少所有一次性包裝與塑膠的出現,盡量使用回收材質以及可反覆利用的提袋,打造史上「最環保的奧運」。
2024巴黎選手村房內配備齊全且採用永續概念
Text by Ori Chen Images: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