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封面人物 - 《黑豹》的成功之路 Chadwick Boseman專訪 Part1
封面人物

《黑豹》的成功之路 Chadwick Boseman專訪 Part1

2018/08/07 編輯 / 許 喻理

漫威所推出的《黑豹》(Black Panther)不管在票房上,還是文化上都是一大成功。

Text by Elvis Mitchell Photographs by Melodie McDaniel Translation by Yuli Hsu 

如今,《黑豹》這部電影已經與《鐵達尼號》(Titanic)和《星際大戰》(Star War)齊名,贏得了13億美元的收入。不管對主要演員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Boseman),還是對好萊塢來說,《黑豹》的成功都有著如分水嶺般的意義, 同時也是第一部「黑人超級英雄電影」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驚人成就。

 

 

酒紅外套 by AMI Alexandre Mattiussi;襯衫 by Prada; 長褲 by Etro。 很久很久以前(差不多四十幾年前),一位年輕的作家兼導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正埋首於一部科幻大片的製作。誠如為喬治‧盧卡斯寫自傳的作家戴勒‧帕拉克(Dale Pollock)所言,這位年輕導演「認為這部電影的選角應該要十分大膽創新,他想起用日本演員三船敏郎飾演歐比王,再找亞歐混血女孩演莉亞公主;他試鏡了幾名黑人演員,差點就要讓葛林‧特曼(Glynn Turman)飾演韓索羅。但他突然想到,如果他想發展韓索羅與莉亞公主的感情戲,跨種族戀情很可能會引來一些『關切』」。盧卡斯自己向帕拉克坦承:「我不想讓這部電影變成《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所以我有點退縮了。」

 

 莉亞公主一角由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演出。 (Photo by Sunset Boulevard/Corbis via Getty Images)

時至今日,跨種族戀情與黑人演員主演一線娛樂片完全不成問題,且創造非常高的商業價值,相較之下,盧卡斯當年的顧慮顯得過時而且愚昧。從《逃出絕命鎮》(Get Out)、《閨蜜假期》(Girls Trip)到《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以黑人文化為背景的電影持續發揮影響力,如同近十年嘻哈與R&B在音樂界的蓬勃發展。憑藉13億美元的全球票房,《黑豹》這部由非裔美國人導演、非裔美國人撰寫、非裔美國人主演、場景幾乎全部都在非洲的電影,將這股浪潮推到了巔峰。負責為電影配樂的饒舌歌手肯卓克‧拉瑪(Kendrick Lamar)才剛贏得饒舌史上第一座普立茲獎,實至名歸。 

「當障礙被打破時,無疑會激勵每個人,讓我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做任何事。」美國參議院議員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為這部電影下了如此註解:「我們是在打造一座橋,而非築起一道牆。」哈里斯議員比誰都有資格說這句話,她既是美國第二位非裔女性參議員,也是狂熱的漫畫迷。「我是看漫畫長大的!」她說:「我熱愛超級英雄。」她指出,飾演黑豹的查德維克‧博斯曼確實是不二人選,他曾經演過多位真實存在的「超級英雄」——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國大聯盟球員傑基‧羅賓森(Jackie Robinson)、「靈魂樂教父」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他最新的角色則是飾演美國史上第一位非裔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Thurgood Marshall)。對哈里斯議員來說,馬歇爾大法官和帝查拉唯一的差別,就是一個提著公事包,一個沒有。 「我曾經告訴查德維克,過去他演藝生涯所走的每一步,都帶領他來到現在的成就。」莉娜‧韋斯(Lena Waithe),史上第一位獲得艾美獎編劇獎的非裔女性(同時也在《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中飾演「艾區」)談到黑豹時表示:「過去他一直扮演著境遇複雜,卻真實存在的黑人角色,如今他飾演帝查拉,必須從自己內心由內而外的醞釀出這個角色人格,查德維克已經為此做足了準備。就像我們談到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非裔女演員荷莉貝瑞時,也常說荷莉就是開啟新紀元那個『對的人』,而查德維克無疑也是。查德維克有時相當深謀遠慮,我覺得他有點像歐巴馬。」

 

 

荷莉貝瑞是第一位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黑人女演員。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TIMOTHY A. CLARY/AFP/Getty Images) 「不不不,別這麼說。」查德維克本人在聽到莉娜用這麼重量級的比喻形容他時,趕緊搖頭表示不敢。查德維克在好萊塢一間日本料理店接受採訪,41歲的他是非常體貼但不會過分嚴肅的人。儘管已是走紅全球的明星,他依然相當在意隱私,總是希望能保留一點自我。他穿著一身黑衣搭配白色球鞋,往採訪團隊走過來時很努力不引起餐廳內的騷動,不過這恐怕需要某種超能力才能達成。 查德維克自己也對於《黑豹》帶來的成功感到驚喜,而且《黑豹》的熱潮持續延伸到《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Avengers: Infinity War),帝查拉守護的非洲國家瓦干達將成為戰場。

 在《黑豹》上映之前,查德維克就希望能透過這部電影(可能)的成功改變些什麼——不只是好萊塢,而是全世界。「我們在韓國首映,接著到倫敦,到洛杉磯之後,我們開始感受到電影帶來的回響。」查德維克說:「我們知道有很多黑人影迷既興奮又期待,但是直到我們看見來自全球各地的評價時,才驚覺『哇賽,真是不得了』。」《黑豹》的票房在印度、巴西、澳洲、南韓都攻佔第一名,就連反應較為冷淡的中國,也突破了一億美元大關。 

「很多片商會說,黑人電影在海外不會有市場。」查德維克說:「那正是我最在意,也是我希望透過這部電影打破的僵局,現在《黑豹》的成功真的可以改變片商的成見。你不能再斬釘截鐵地說黑人電影行不通。」儘管如此,他還是相當務實的補充:「當然我認為片商沒那麼容易說服。很明顯的,就算是在全球重量級電影的宣傳上,黑人演員還是有一些差別待遇,沒有得到應得的尊重。例如,即使是一部由黑人演員主演的電影,海報上也不見得會露出那位演員,就算有,也很少在中間的位置。那是因為片商常常會顧慮『如果把黑人當作海報主角,可能在別的國家會很難賣』。」 查德維克本人是否也經歷過這種不愉快?「確實曾有單位試圖這樣。」查德維克堅決不透漏,笑著表示:「我沒有必要在這邊公開,畢竟他們自己心知肚明。」他的語氣沒有憤怒,只顯得堅毅。

不會有人告訴你當一個黑人電影明星必須面對怎樣的挑戰,所以當我必須奮戰時,我只能想像前人奮鬥的身影。

「有些時候,沒必要特別強調導演是黑人。但有些時候我們必須強調,因為我們無疑正在創造一個新的文化。劇組成員來自各方,包括肯亞、辛巴威、千里達、南非,以及美國各地,如果劇組通通是『非裔美國人』,那《黑豹》肯定不會這麼成功。我們找出許多不同文化的相似之處,並試著用這些共通點建立新的文化,那新的文化就是瓦干達。」查德維克說。 

非裔小孩開始擔綱重要角色,我們要感謝偉大的漫畫家Steve Ditko(於2018年6月29日逝世),他非常大膽的在漫威的「終極宇宙」中,讓蜘蛛人彼得‧帕克戰死,紐約變成一片廢墟,而繼承蜘蛛人頭銜的,是一位中下階級出身的非裔美國小男孩邁爾斯。是的,誰說天賦異稟的非裔小男孩不能為了偉大的目標挺身而出? 

(未完待續) 

 西裝、襯衫、領帶 by Emporio Armani;鞋 by Pierre Hardy。 

延伸閱讀:

《黑豹》的成功之路 Chadwick Boseman專訪 Part2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Esquire君子雜誌157期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