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旅遊 - 聖母院重建中!你還有這10座巴黎教堂必須造訪
旅遊

聖母院重建中!你還有這10座巴黎教堂必須造訪

2019/06/14 編輯 /

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燒出了法國人的團結意識,也重新喚起世人對於古蹟維護的議題。

Text & Photographs by 李淳淵


法國總統馬克宏承諾將在五內年完成修復工程,但如何重建聖母院尖塔勢必掀起一番爭論,與此同時,來到巴黎的旅人也不必太過失望,因為在巴黎仍有一些或許沒聖母院那麼出名、但依然十分具有建築特色的教堂值得拜訪。除了耳熟能詳的聖心堂、瑪德蓮教堂、聖奧古斯丁教堂、聖猶士坦教堂,還有那些「聖地」是洗禮心靈的好去所?


聖傑維聖波蝶教堂  Église Saint-Gervais-Saint-Protais

這座教堂在公元4世紀的歷史文獻中就已被提及,目前的建築則是興建於15世紀左右,其風格雖然屬於火焰哥德式建築,卻有著不尋常的新古典主義立面,庇護著法國重要的音樂世家——庫普蘭家族(les Couperin),目前是「耶路撒冷兄弟會」的巴黎分部,以優美的歌唱聞名,強烈推薦在晚禱時間前來聆聽聖詠。

聖傑維聖波蝶教堂,地址:13 Rue des Barres


聖瑪格麗特教堂  Église Sainte-Marguerite 

這座小巧精緻的教堂充滿許多重要的巴洛克繪畫傑作,包含以查爾・勒布倫(Charles Le Brun)為代表的一系列畫家留下的作品,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義大利畫家保羅-安東尼奧・布魯內提(Paolo-Antonio Brunetti)的〈煉獄靈魂禮拜堂〉(Chapelle des Âmes-du-Purgatoire),畫家以驚人的錯視畫技法繪製了牆壁與天花板上的壁畫。

聖瑪格麗特教堂,地址:2 Place Jules Joffrin


克里尼昂古聖母教堂  Église Notre-Dame de Clignancourt 

距離蒙馬特不遠的克里尼昂古聖母教堂興建於1859至1863年間,由建築師保羅-尤金・勒克(Paul-Eugène Lequeux)設計,為新羅曼式風格建築,教堂內的花窗玻璃全部是由夏特的洛林工坊(Ateliers Lorin)製作,後方的聖母禮拜堂更不可錯過,羅曼・卡茲(Romain Cazes)的繪畫與艾米勒・拉封(Émile Laffon)的彩繪令人摒息。

克里尼昂古聖母教堂,地址:1 Place Alphonse Laveran


聖神教堂  Église du Saint-Esprit 

建造於1928至1935年間的聖神教堂,由建築師保羅‧圖爾農(Paul Tournon)設計,粗獷的鋼筋混凝土主體下,整體的形制卻又是典型的新羅曼式風格,高達33米的圓頂靈感來自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馬賽克、壁畫、雕塑和花窗多半是出自名家之手,陽光灑落教堂內,充滿難以言喻的一股聖靈魅力。

聖神教堂,地址:186 Avenue Daumesnil


聖寵谷教堂  Église du Val-de-Grâce 

聖寵谷教堂始建於1621年,由路易十四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妮創建,可以說是巴黎最美的巴洛克風格教堂,建築師弗朗索瓦・芒薩爾(François Mansart)融合了義大利浮誇的建築風格,完成了這座法式古典主義的巴洛克建築,美麗的曲線和和諧的裝飾成為17世紀宗教建築的典範,教堂的圓頂更是巴黎天際線的象徵性建築之一。

聖寵谷教堂,地址:1 Place Alphonse Laveran


蒙馬特聖約翰教堂  Église Saint-Jean de Montmartre 

巴黎第一座鋼筋混泥土的教堂,建築師安納托‧德‧包杜(Anatole de Baudot)是19世紀主持巴黎聖母院修復工程的維奧萊-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的學生,建築外觀以紅磚和陶瓷馬賽克裝飾,是傳統與嶄新材料結合的嘗試,風格明顯受到新藝術運動的影響,興建於1894至1904年間;拜訪聖心堂時別忘記順道前來。

蒙馬特聖約翰教堂,地址:21 Rue des Abbesses


聖母神慰禮拜堂  Chapelle Notre-Dame-de-Consolation 

聖母院大火讓人聯想到這座小禮拜堂,1897年5月4日巴黎慈善集市(Bazar de la Charité)播放電影時,不慎引起大火造成了140多人死亡,其中包含不少歐洲貴族因此震驚法國社會,因此小禮拜堂是獻給這場集市大火的罹難者,其中最有名的是奧地利茜茜公主的妹妹蘇菲公主,她為了拯救火場中的女孩們而不幸喪生。(開放時間:參觀採預約制)

聖母神慰禮拜堂,地址:23 Rue Jean Goujon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Cathédrale Saint-Alexandre-Nevsky 

這座俄羅斯正教教堂的設計靈感來自諾夫哥羅和莫斯科的教堂建築,始建於1861年,由當時巴黎的海外俄羅斯族群贊助,連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都出了一份私人捐獻,內部裝飾華美無比,聖像、馬賽克和中央圓頂內的溼壁畫令人歎為觀止,描繪耶穌、聖母和眾多聖人,1918年7月12日畢卡索在此與俄羅斯舞者歐嘉結婚。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地址:38 Rue de Cronstadt


拉撒勒德聖母教堂  Église Notre-Dame-de-la-Salette 

這座外表非常低調隱密的教堂,供奉拉撒勒德聖母(Notre-Dame-de-la-Salette),據說1846年9月19日聖母在拉撒勒德村顯現,這是少數被天主教廷所認可的聖母顯靈事件,外觀看似小型火山的教堂一直是巴黎現代主義建築中的代表作。興建於1963至1965年間,由法國建築師Henri Colboc與Jean Dionis du Séjour設計。

拉撒勒德聖母教堂,地址:38 Rue de Cronstadt


聖多米尼克教堂  Église Saint-Dominique 

興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1913至1921年間,由建築師喬治‧高迪貝爾(Georges Gaudibert)設計,受到羅曼拜占庭式風格的啟發,也可以說是巴黎第一批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之一,充滿韻律感的線條饒富趣味,鵝黃色的粉刷,流露出柔和的美感,處處可見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的影響,是巴黎建築的經典案例之一。

聖多米尼克教堂,地址:20 Rue de la Tombe Issoire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Esquire君子雜誌2019年166期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