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適逢921大地震25週年,不久前台灣歷經0403花蓮強震,至今仍不時有餘震發生,在在喚醒人們對地震的驚恐記憶,亦突顯防災意識普及的重要性。唯有正視過往的災害傷痕,才能以更謹慎的態度面對未知自然變化。
921地震教育園區近期將「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全面更新,結合AR導覽技術,並精選齊柏林空拍照,以科技、攝影藝術等不同面向,帶觀展者重新認識地震的原理與其帶來的環境變化。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設置的螢幕可同步顯示「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地震波」。
結合科技了解地震知識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保存了921地震斷層遺址景觀,歷經1年封館更新於近日重新亮相,新設常態展「斷中取義-從斷層中找尋地震的含義」除了能見到獨具特色的「車籠埔斷層剖面區」。展區內更結合中央氣象署新設置的「井下地震儀觀測站」,即時呈現高解析度的「地震波」,只要一發生地震立即紀錄地震資訊,「車籠埔斷層保存館」設置的螢幕可同步顯示畫面,讓觀展者看見地震測報的即時狀態。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以互動投影、AR等科技打造6項全新互動遊戲,讓人可從遊戲中探索斷層的分類、分布與地震的自然原理。
除了運用氣象署的即時資訊,「車籠埔斷層保存館」更新後更結合數位投影、擴增實境等科技,打造6項全新互動遊戲,運用模擬裝置、電腦觸控、體感遊戲等方式,民眾可從遊戲中探索斷層的分類、台灣活動斷層分布並透過互動遊戲找出震央,以此學習地震知識與防震安全。
921地震今昔照片展示牆,呈現已故導演齊柏林極具意義的13張地景畫面。
齊柏林作品看見921地貌變化
本次「車籠埔斷層保存館」的更新除了以數位科技普及自然知識外,更透過已故導演齊柏林橫跨25年的空拍攝影作品,精選極具指標意義的13張地景畫面,包含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日月潭拉魯島、南投九九峰等,從人文視角看見地震對台灣的影響、及災後復原的前後樣貌。
今年的台灣飽受地震侵擾,從四月開始頻繁的地震反倒成了人們生活的「新日常」,中央氣象署近期曾分析,以921地震的經驗觀察,未來半年至1年0403的餘震可能將持續發生。如果地震已是近期生活的可能威脅,那麼瞭解地震的原理、做好防災準備便成了每一個人的必要之務。此時重新開館的「車籠埔斷層保存館」,正好帶人們以歷史為鏡,透過多元的方式了解地震原理、做好應變災害的各種措施。近期若是有至台中旅遊的規劃,不妨來霧峰區的921地震教育園區走走,透過一趟知性的旅程,對未知的風險做更進一步的準備。
齊柏林於921地震前空拍南投草屯的珍貴影像。
Images: courtesy of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