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上的極限,時常是汽車科技創新的前沿實驗場。從McLaren超跑到Land Rover硬派越野車,再到Audi和BMW等車廠,都持續將頂級賽事中的創新科技導入日常駕駛,為駕駛者帶來更精準、更高效、更安全的駕駛體驗。
冠軍慶祝
F1技術向來是車壇風向標,從碳纖維單體殼、動能回收系統(KERS)到主動空氣力學,皆已成為超跑標配,而McLaren 750S、Artura便是最佳例證。
為慶祝2024年McLaren奪下F1車隊總冠軍,品牌推出MCL38 Celebration Edition,限量9輛的750S與Artura,採經典Papaya Orange橙色與Anthracite深灰塗裝,點綴九星徽章與冠軍桂冠,致敬第九座冠軍榮耀。
此外,車輛也配備車手Lando Norris與Oscar Piastri親筆簽名的碳纖維側裙、嵌有MCL38賽車碳纖維車身部件的專屬銘牌,內裝則綴有冠軍桂冠徽章,前行李廂內還設有2024賽季賽道紀錄牌,完整記錄桿位、勝場與最快單圈數據。
動力配置則維持水準,Artura配備3.0升V6混合動力,750S則搭載4.0升V8雙渦輪引擎,結合輕量化碳纖維底盤與McLaren空力技術。其中750S更配備主動式尾翼與Proactive Chassis Control III懸吊,不僅體現品牌的賽道基因與精湛工藝,更是承載了九冠榮耀的珍稀猛獸。
駕馭樂趣
回顧BMW的賽道歷史,每輛純正M Car都象徵極致駕馭樂趣。全新小改款M2延續這份血統,搭載S58 3.0L M TwinPower Turbo直列六缸渦輪引擎,並首度導入六速手排,讓駕駛者親手掌握每一分動力,體驗最直接的操控樂趣。
台灣限量30輛的手排版M2,採短軸距與後驅設定,最大輸出480匹馬力、600牛頓米扭力,零百加速僅需4秒,動態表現媲美M3及M4,卻擁有更精煉的車身比例與更純粹的駕馭感受。
外觀上,全新M2更具強烈運動氣息,無邊框雙腎型水箱護罩、大面積進氣壩與外擴輪拱,賦予車身更加鮮明的肌肉感,同時提升冷卻效能。車尾的四出排氣尾管,則展現出強烈的性能態勢,每次深踩油門,渾厚的M Power聲浪隨即炸裂,激發駕駛的熱血基因。
![]() | ![]() |
進入座艙,M2配備M Nappa真皮平底方向盤,並在12點鐘方向設有紅色標記,保證精確的操控定位。搭載短行程換檔機構,帶來乾脆俐落的機械回饋。對於熱愛操控、渴望純粹駕馭快感的車迷而言,售價375萬元起的限量手排版M2,絕對是BMW M精神的最佳詮釋。
越野王者
除了F1與房車賽事,高性能越野賽事同樣推動量產車款朝更強悍方向進化。Defender OCTA就是這樣的產物,不僅延續Land Rover的強悍本質,更展現勢不可擋的全地形性能,詮釋品牌對極限越野的堅持。
做為Defender家族的全新高性能旗艦,Defender OCTA將自2026年起,以兩輛競賽規格車參與FIA世界拉力越野錦標賽的五站賽事,並在達卡拉力賽派出三輛競賽車參戰。
核心技術維持不變,Defender OCTA採用堅固的D7x(Extreme)鋁製單體結構,剛性為傳統非承載式底盤的三倍,帶來極高抗扭特性。加上專屬車身幾何與運動化設計,成為挑戰達卡的最佳基礎。
根據賽事規範,競賽車輛將沿用Defender OCTA的車身結構、變速箱與傳動系統佈局,搭載4.4L雙渦輪增壓V8引擎,展現卓越的性能與耐用性。
Defender OCTA預計今年正式登台,首發限量版Edition One預售價858萬起,標準版788萬起。從達卡拉力賽場到日常越野,Land Rover再次證明了品牌對極限越野的不懈追求。
未來探險
Audi推出基於電動跑旅Q6 e-tron打造的Offroad越野概念車,全車搭載專屬越野套件,讓原本轎跑風格的豪華休旅,蛻變為雪地疾馳的硬派越野車。
Q6 e-tron Offroad最大亮點,在於加裝了新開發的Portal Axles門式車橋設計,不僅提供更高的離地高度,還能讓扭力增加50%,使其具備攀爬45度斜坡的能力,大幅提升越野性能。
除了底盤升級,外觀上也為越野需求進行強化。配備超大且外突的輪拱;車頭原先的Matrix矩陣式頭燈組,也增設為五點式大尺寸霧燈,搭配車頂架的霧燈組,進一步強化粗獷硬派的氣勢。
至於動力系統,原廠尚未公布具體數據,但不妨先行參考過往車型。昔日Q6 Sportback e-tron quattro,採雙馬達設定,最大輸出388匹馬力,零百加速5.9秒,續航里程約636公里;而性能更強的SQ6 e-tron Sportback則擁有489匹馬力,零百加速僅需4.3 秒,續航里程約607公里,預期Offroad版本的性能表現也將相當優異。
Q6 e-tron是Audi首輛基於全新電動平台PPE技術打造的電動休旅,搭載全新E3電子架構。此次官方亮相的Q6 e-tron Offroad雖為達卡拉力賽特別開發,卻有極大機率量產,有興趣的車迷不妨多加留意。
Images: courtesy of 各品牌
延伸閱讀:
《柯南》也曾出現!10部電影見證「東瀛戰神」Nissan GT-R R35的傳奇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