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美食與酒 - 白酒的無窮深意
美食與酒

白酒的無窮深意

2025/03/18 編輯 / Tony


「哈囉,Tony,歡迎你來!」開門熱情迎接我的,是今天的受訪者林威利老師(以下簡稱威利),他是國內知名的白酒專家,也是中華白酒研究協會發起人與創會理事長。2014年體認到白酒在國內較少人鑽研,便決定發揮探險家精神著手研究,並跟隨歐陽港生老師學習。

甫剛坐下還沒開口,威利就迫不及待地遞給我一份自製講義,內容是針對我訪綱上的回答。「這份給你帶回去參考」他開心地說。正當我準備低頭閱讀資料時,威利再度消失,原來他去拿架上珍藏的五糧液,準備與我分享。「要喝多少自己倒啊!」只能說今天太有福氣,既有機會學習,又能一飽口福,也充分感受到威利對白酒的熱愛與真心。


林威利老師


特色與風格

開門即見山,談到中國白酒與西方烈酒最大不同,威利指出在於「麴」的使用。

「白酒多採固態發酵,會把麴塊丟入空間內,就能同時進行糖化與發酵,稱為『並行複發酵』,十分方便。」而另一項白酒的特色,在於蒸餾後會馬上進行分級儲存。「品質好的酒會放到成本高的陶罈裡;較差的酒只需要待在不鏽鋼槽內就行了!由於白酒的微量成分是全世界最高,所以也不需要像威士忌一樣用橡木桶陳釀,它本來就是麻辣鍋了!不要再加調味料進去了!」

威利再度妙喻:「好酒就像資優生,放著不教導他,他也會自己讀書與做化學反應!」只要靜置一段時間,白酒內的刺激性化合物就會漸漸揮發,同時進行水合作用。威利生動講解:「就像我們泡牛奶泡麥片一樣,需要時間讓原料混合。剛蒸餾出的酒也是如此,水與酒精還融合的不太好,需要時間讓它們交流,使分子排列緊密,口感就會變得醇厚綿柔,也是老酒比較不辣的原因。」

在好奇心驅使下,我也詢問白酒是否有「瓶中熟成」的民間傳說?威利也給出了肯定的答覆。「即便放在瓶內,也會與外界做微量的氣體交換,但前提是酒要夠好!如果底子較差,再怎麼放也枉然。」


由左至右,飛天茅台、五糧液與瀘州老窖國窖1573。


誤會大了

長期投入白酒推廣的威利,自然深曉台灣民眾對中國白酒的諸多誤解。「最大的誤會就是『我不喜歡喝白酒,他們都加香料』。但中國白酒有12種香型,而台灣主流高粱酒則屬其中的清香型範疇。在缺乏其他香型認識下,如果喝到帶有醬油味的醬香型,就會有很誇張的感受,甚至覺得很臭,但臭跟香是一體兩面的!」另一個誤區,在於民眾時常認為中國白酒標示不實,導致飲用信心不足。不過2021年中國重新對白酒定義進行規範,規定掛名白酒的產品不能添加食用酒精與香料等食品添加劑,否則只能標示為「配製酒」。就連像牛欄山、紅星等主要面向農民工的中低階大眾白酒,也與政府一起進行了改革。

市面上鮮少見到白酒上有標註年份,威利的解釋讓我恍然大悟。「陳年能讓白酒口感更平衡圓潤,但在洋酒的宣傳下,人們都已經有年份的概念。像是威士忌酒標註12年,代表瓶內最年輕的酒液至少12年起跳。但中國白酒時常進行勾兌,並遵循『老酒取其味、新酒取其香』的方向,就不適合這樣標。」有趣的是,如今中國白酒可能會標上一個編號,就是不寫「年」字。威利笑著說:「如果你追問這數字什麼意思,他們會跟你說是一種『概念』!」


瑞幸咖啡曾推出「醬香拿鐵」,首日即賣出542萬杯




酒深似海

雖然中國白酒博大精深,可惜由於政策因素,在國內購買較為困難。若想一嘗美味,只能請親友從對岸幫忙購買,或以其他管道轉運;而網上不時踢爆中國高端假酒的短影音,更是讓人看得怵目驚心,坊間甚至出現要用顯微鏡才能見到孔洞的「打孔酒」。

「以茅台為例,即使在中國專賣店購買,也很有可能買到假貨,甚至韓國機場的免稅店也有假酒蹤跡!」威利直言,網上那些查看「大肚七」、「飄帶暗記」、「防偽膠帽」等鑑定方式,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無良廠商前也是難有作用,只能親自飲用確認,還需具備高深的品酒功力。那該怎麼杜絕?威利的建議實用又簡單:「初學者盡量避免茅台、五糧液等一線大牌,可以買二線品牌或一線名酒廠的二軍酒。」同時他也貼心提醒,白酒建議常溫飲用,冰鎮後能降低刺激感。「不建議跟威士忌一樣加水品飲,像濃香型白酒一加水就會有臭味竄出!」

從白酒定義、官場文化、市場布局到民族特性,我充分耽誤了老師的上班時間,一路聊到夕陽西下,但威利依然精神抖擻、絲毫不見疲倦。訪問結束後,威利送我到門口,興奮地表示:「有這場採訪真好,可以讓我盡情介紹白酒。」而他這份充滿活力的分享態度,讓我不禁想起馬克吐溫的名言:「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就永遠不會覺得自己在工作!」


Text by Tony Kao

Images: courtesy of 達志/Shutterstock、林威利

延伸閱讀:

破天荒速報!噶瑪蘭首發年份酒15年,到底厲不厲害?

居然有12年原酒?而且只有台灣才喝得到!?格蘭利威最新雙原酒,再次獨獻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