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專欄 - 強心之道:保養心臟七大秘訣
專欄

強心之道:保養心臟七大秘訣

2025/09/12 編輯 / gary liu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句話能套用在許多事情上,包括身心保健亦然。當你制定好完美的生活規劃,現實往往會給你一記重拳──失眠的夜晚、壓力爆表的工作,抑或遍尋不著健康的外食。不只你面臨這種窘境,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心臟科醫師身上。但與常人不同的是,他們十分懂得如何因應現實狀況轉換策略,以下就是他們常用的「B計畫」。




問題:沒時間上健身房

解方:提高運動強度

如果我沒辦法完成運動課程,我會做四到五分鐘的高強度間歇運動(30秒衝刺、30秒休息),並使用任何現有的健身器材,再加上兩組複合運動,如深蹲或伏地挺身。若沒辦法去健身房,我會在戶外交替進行衝刺跑與穩定慢跑。這種「微運動」在心血管健康上的效果接近長時間運動,非常適合生活忙碌的人。─Jonathan Fisher,心臟科醫師、《Just One Heart》作者




問題:事情多到沒空吃飯

解方:選擇更好的零食

我寧願跳過一餐,也不會去買速食或加工食品。在便利商店總是可以買到香蕉,那就買兩根吧。飽足又富含纖維的水果,比起高熱量、低纖維的加工食品好太多。此外我平常會吃芥末味的烘烤毛豆作為零食,不僅能透過辣味提神,毛豆富含蛋白質和纖維,更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Joel Kahn,密西根州賓漢姆農場Kahn心臟長壽中心整合心臟科醫師




問題:焦慮積累

解方:安排放鬆的事

我每週會做一次臉部護理,感覺非常舒服。男性往往不會優先考慮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但照顧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為情緒與心血管健康密切相關。我也會安排時間社交,並特別重視各種紀念日以及和親友相聚的寶貴時光──人們往往忙著工作,卻低估了這些時光的價值。─Yazan Daaboul,哈里森紀念醫院心臟科與心臟影像專家




問題:早晨倦怠

解方:不要睡前喝酒

我不建議睡前喝酒。所謂「睡前小酌」其實是個誤導,因為酒精會在三到四小時後增加清醒感。此外,研究顯示酒精對心臟沒有益處,所以不應以助眠作為喝酒的理由。我喜歡用一杯洋甘菊茶和一本有聲書來結束一天。─Jamal Rana,北加州凱薩醫療集團心臟科醫師




問題:睡眠品質差

解方:來杯咖啡

對我來說,能讓我在糟糕的睡眠後重振精神的祕訣,就是咖啡。適量飲用(一天約兩杯)對心臟並無害處。我喜歡星巴克的House Blend或Breakfast Blend,加2%的牛奶便能讓我提神,避免養成不健康的習慣。同時也需保持運動——每週至少三次有氧運動,並且每天盡量多走路,不論是在旅行、度假還是工作期間皆是如此。─Matthew Budoff,哈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預防心臟病學講座教授




問題:無法嚴格遵守計畫

解方:眼光長放遠

你不必完美遵守每一條心臟健康的守則,規則本來就是可以被打破的。心臟病不會因為一次不健康的飲食或一天沒運動就發生,而是長期不良習慣累積的結果。要把眼光放長遠:一次例外並不代表你無法擁有健康的生活。─Andrew M.Goldswelg,麻州斯普林菲爾德Baystate醫學中心心血管臨床研究主任




問題:吃過量

解法:不要過度節食

如果我的飲食失控,我會立即提醒自己回到「正常」的飲食節奏──通常是快速、對心臟有益、以蔬菜為主的餐食。如果因為一時失控而想用極端、少量進食的方式「彌補」,這樣的作法反而更難持久。這種回歸正常的心態,讓我過去五年成功減重11公斤並維持至今。─James Louis Januzzi,麻省總醫院Dennis與Marilyn Barry心臟病學研究獎學金主任




 更新、更好的自我心臟檢測法

想知道你的心臟狀態好不好,低靜息心率和每日高步數哪個更有效?根據最新研究,答案是:兩者兼顧。以下是檢測方法。

計算方式:每日心率÷每日步數=心臟風險比。

計算兩週的平均值,看看你的數據如何?理想比值應低於0.0147。比值等於或高於這數字的人,罹患高血壓、心臟衰竭和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便隨之提升。舉例來說,一個每天走10,000步、平均心率60的人,比起同樣走10,000步,但心率達到或超過147的人心臟效率更好。

「冠狀動脈負責為心臟供血,」醫學博士Zhanlin Chen表示,「當這些動脈堵塞時,每次心跳供應的血液變少,心臟就必須跳得更多來補償。」較高的比值可以提醒你多走路,並採取其他有益心臟健康的行動。


Text by Julie Stewart、Translation by Gary Liu、Images: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

瓶水之戰:怎麼喝水最安心? 

步入中年記憶力變差?小心「焦慮」正劫持大腦!身心科醫師揭露「假性失智」關鍵警訊 

男人也會產後憂鬱?醫師揭露1/4男性因育兒陷低潮,新手爸爸出現這些狀況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