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美食與酒 - 素食宛如修行 蔬食卻是享受?
美食與酒

素食宛如修行 蔬食卻是享受?

2019/07/15 編輯 /

素食、蔬食,是傳統宗教理念,還是新興時尚潮流?仔細想想,當你很幸運地認識一個理想中的對象,你們相談甚歡、默契十足,邀約對方共進晚餐時,對方說:「好,不過我吃素喔!」這對你,會有什麼尷尬嗎?

Text by 許喻理 Images: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



在台灣,當一個人說「我吃素」時,大家都理所當然認為是宗教因素——佛教、一貫道等等宗教,都提倡吃素。除了全素以外,還有蛋奶素、鍋邊素這種類別之分。在過去,台灣有個普遍的現象,就是覺得吃素的人比較麻煩。三五好友聚餐時,討論要吃麻辣鍋還是吃熱炒,卻有人說:「我都不能耶,有沒有別的選項?」即使他接著表示只要有素食料理可以點便沒關係,卻還是要追著店員問「葷食和素食的鍋子是分開的嗎?」當所有人大快朵頤時,只能端著白飯配其中一、兩樣素食料理,其他人一樣不大自在。若當事人還要爭辯起「應不應該吃肉」的話題,那恐怕這場聚餐是不歡而散了。

「所以我覺得跟吃素的人來往很麻煩,葷食可以配合素食者,但是素食者不可能妥協吃葷食。」這是許多人的答案。然而,在國外,素食者的形象可能與台灣大相逕庭。筆者的好友與一位美籍人士交往,剛認識的時候對方就驕傲地說:「我是素食主義者!」朋友驚訝的問他:「真的?你信教嗎?還是基督教也提倡吃素?」讓該位美國男子十分愕然。他解釋道,在美國,「吃素」是一件很潮、很時髦,很「嬉皮」的事情,「說自己吃素大家會覺得,哇!你是個關心環境議題、思想比較進步的人,沒想到來到亞洲,大家都問我信佛教嗎?真的是很大的文化差異。」



是的,除了宗教因素之外,「環境」也是素食者的理念之一,過去因為不殺生而吃素的人,往往必須面臨大家的提問,例如「難道植物不是生命嗎?」之類的辯論,但不會有人否認對於環境的影響,確實素食才是降低能源負荷方法,不管是碳排量還是用水量皆然。

到了今日,台灣對於素食的接納程度顯著提升,甚至「吃素」也開始成為一種流行,多半可以歸因於近期「養生」風潮的興起。包括已經流行好一陣子的跑馬拉松、健身、生酮飲食、有機等等新的生活風格應運而生,素食也開始受到新一代的喜愛。不過,新世代的素食有另一種樣貌稱為「蔬食」。走進傳統的素食餐廳,廚師用盡全力將許多素菜「偽裝成肉」,可以吃到蒟蒻做的假魚肉、假貝類,或是豆子製成的假肉(說穿了不就是豆乾嗎?)這說明了在傳統思維中,吃素是一種修行、一種禁慾,所以我們用替代方案來使自己不那麼痛苦。但「蔬食」就不同了,蔬食料理大大方方的呈現食材真實的樣貌,視攝取純粹的蔬果為一種清爽的享受,可說是一種更高竿的素食主義。不只如此,時髦、高檔的蔬食餐廳如雨後春筍般興起,即使與吃素的朋友出門,也多了非常多樣的選擇。看著美味又有營養價值的蔬食料理,讓人興起了加入蔬食行列的意願。



當我發現大學時期常常一起大啖牛肉麵的朋友,到越南工作幾年回國後竟成了蔬食主義者,讓我非常驚訝,連忙追問是宗教原因?健康因素?還是單純趕流行?她告訴我:「越南超市或市場賣的肉類,都是一大塊的肉塊,沒有絞肉或肉片,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索性放棄吃肉,不知不覺就變成這樣了。」

除了宗教和環保以外,還有「懶」這個原因,看來蔬食成為主流的日子指日可待。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Esquire君子雜誌2019年167期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