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訪問 - 做生意是最好的藝術 喬治.亞曼尼
訪問

做生意是最好的藝術 喬治.亞曼尼

2015/07/17 編輯 / Liao Christine

時至今日,喬治.亞曼尼(Giorgio Armani)仍舊是由創始設計師本人100%控股的品牌。對於何時退休,81歲的亞曼尼說他已經對這樣的問題感到厭倦。

Text by 謀大人 Photographs by Gilles-Marie Zimmermann(Angela de Bona) General Planner: 陳博 Text Planner:楊瀟 Organizer & Editor: 劉君萍 Fashion Editor: Momo Producer in Milan: Angela de Bona Photographer's Assistant: Delphine Royer Editor's Assistant: 龔憶宇  

2004年,《衛報》的時裝記者蘇西.曼奇斯(Suzy Menkes)還沒有當今如火如荼的名氣。為了寫一篇喬治.亞曼尼的人物專訪,她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在紐約一刻不離地跟隨亞曼尼,貼身採訪。當時亞曼尼已經是全世界最有名的設計師之一,他的「權力套裝」(power suit)讓時裝行業為之一振,而在蘇西採訪他的12年前,他就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他是第二個登上該雜誌封面的時裝設計師,這意味著時裝設計師這個行業,其實也可以和政治家、藝術家一樣,改變世界。 

報導中提到一個細節頗有意思。蘇西.曼奇斯說,亞曼尼只要出行,必定是帶著一大群隨從。在這些場合,他總有一群公關人員,幾個高級主管,他的貼身助理、保鏢、他的家人──包括兩個姪子和一個姪女──當然了,還有一群朋友。 

這個場景看起來歡快愉悅,甚至有些誘人,因為一小會兒之後,他們就變成一個大家庭了。每個人都直呼其名──除了亞曼尼先生,是的,在這個小團體中,每個人都得用「亞曼尼先生」來指代或者稱呼他本人。 

稱呼他為「亞曼尼先生」也許是因為他的偉大成就,時裝行業的人都尊敬他,敬仰他,他的確也需要被尊敬,被敬仰。 1975年,亞曼尼和Galeotti創建了Giorgio Armani時裝品牌,發表了第一個男裝系列,並在次年發表女裝。1980年,他已經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服裝設計師,2010年,他設計的酒店已經在迪拜拔地而起,「亞曼尼帝國」隨之誕生──這個「帝國」在全球擁有超過2,400間店面,他是唯一股東,兼首席執行官和設計師。 

在Giorgio Armani 40週年之時,中國Esquire作為亞洲唯一一家媒體獲得了專訪亞曼尼本人的機會,我們問他:「你很享受成為名人的感覺嗎?這對成就Giorgio Armani帝國有幫助嗎?」 

「被很多人認為是偶像,我感到很榮幸。這種感覺很棒,但是我個人來說,並沒有樂在其中。沉浸在我的個人成就裡沾沾自喜,充滿自我滿足感的態度,也並不像我。」他如此回答。 

當然,「這也並不像我」的回答,並不足夠讓人信服。據Suzy Menkes的描述,亞曼尼先生只要一踏出門,就有黑色豪華轎車在門口等待;而在一個星期的貼身採訪中,這位《衛報》的記者被「親切地建議」從頭到尾全部都穿Armani的服裝。香車寶馬,看著身邊的人都穿自己設計的衣服,這背後是超強的控制欲,還是自我滿足感呢?無論如何,時裝設計師可能是世界上最虛偽、又最真實的一群人。 

好萊塢裡的虛榮浮華 

2015年,為了慶祝品牌誕生40週年,一系列的活動拉開帷幕。一張拍攝於2014年的亞曼瑪尼先生和克蘿伊.葛蕾絲.摩蕾茲(Chloe Grace Moretz)相互擁抱在一起的照片在時裝圈裡頗受好評。摩蕾茲是美國童星,因主演《特攻聯盟》(KicK-Ass)中的超殺女和奧斯卡影片《雨果的冒險》(Hugo)中女主角伊莎貝爾而成名。 

摩蕾茲是好萊塢最著名的童星,今年才18歲,而亞曼尼先生今年81歲了,這一張廣為流傳的黑白照片裡,81歲的喬治.亞曼尼站在18歲的摩蕾茲身邊,你不會產生「爺爺與孫女」的這種其樂融融的家庭和睦的溫馨感,相反,你會覺得這是一張充滿著時髦、前衛,並且頗有些格調的照片。 1 

亞曼尼說他不喜歡懷舊,不喜歡過去的場景,「我更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我更喜歡和新一代人去想、去做些新鮮的事情,他們有不同的心態。」從18歲的摩蕾茲,到66歲的李察.吉爾(Richard Gere),甚至去世了的安迪.渥荷(Andy Warhol),都是亞曼尼的朋友──他就是好萊塢最好的朋友。 

這亦是亞曼尼起家的故事。1979年,亞曼尼在美國設立分公司,其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件事情就是參與了保羅.許瑞德(Paul Schrader)導演的電影《美國舞男》(American Gigolo)的製作,場景直至現在仍盛名遠揚:「男主角李察.吉爾在選擇完美著裝搭配時,從衣櫥中找出許多奢華的襯衫、外套和領帶,一邊試穿一邊翩翩起舞。」這成為了權勢與性感之間標誌性融合的佐證。 

這是1980年的事情。現在時裝品牌的公關部每逢新品出來時,都給明星們快遞新季時裝,這樣的事情你以為是理所當然的嗎?1980年之後,Giorgio Armani奠定了好萊塢的基礎,並且開創了時裝和電影合作之舉──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和軍官們亂搞,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周旋於藝術界,而真正把時尚、時裝這個行業和名流明星,以及好萊塢產業連結起來的,還是要歸功於亞曼尼。 

1988年,亞曼尼正式在好萊塢設立娛樂圈關係部門,其具體工作內容就和我們現在理解到的品牌公關部差不多,給明星們郵遞樣衣,和他們的經紀人搞好關係──但是,在當時這是開創之舉,亞曼尼作為品牌創始人,主動邀請當下最有影響力的社會名流、明星、導演來穿他們的樣衣。  

此舉奠定了Giorgio Armani好萊塢紅毯獨一無二的地位。無論是茱莉亞.羅勃茲、安.海瑟薇,還是章子怡、Lady Gaga,都在紅毯上演繹過Giorgio Armani的精彩。而對於男性來說,Giorgio Armani的西裝和禮服更是標準配備。2004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曾經鬧出過這樣一個故事,女星瓊.瑞佛斯(Joan Rivers)以毒舌著稱,當時在紅地毯上遇到皮爾斯.布洛斯南,她的公鴨嗓又開腔了,這次準備諷刺的是布洛斯南的一套絲絨翻領的西裝──是的,這樣的設計讓硬漢007看起來的確有點娘,但是布洛斯南直接回應:「沒什麼好說的,這就是Giorgio Armani。」

 與安迪.沃荷的會面 

亞曼尼曾在採訪中說,他對時尚界的「名人效應」感到失望。「因為名人對人們的穿著方式的影響已然甚於服裝本身。這是當今表演文化的結果,並且要改變這一現實的機會微乎其微。」他也曾多次表態,「我為大眾消費者製造時裝,不是為時尚行業。」 

可是他亦深諳與名利場相互依存的道理。1980年,他進軍美國不久,便和安迪.沃荷相約見面──安迪.沃荷是美國普普文化的代表,幾乎是當時美國名流文化的代言人。《訪問》雜誌(Interview)這麼描述兩個人的相似之處:亞曼尼在1980年左右為服裝做出的改變,就是十年前安迪.沃荷為肖像畫做出的改變。「亞曼尼想這件事情很多年了,當然,他的公司現在已經是價值數億美元的帝國,而安迪顯然也為此(這一次見面)感到高興。」 

為了慶祝意大利服裝公司GFT新開的showroom,安迪.沃荷邀請了很多著名的意大利設計師,其中包括亞曼尼本人和馬露西亞.曼德里(Mariuccia Mandelli)。亞曼尼欣然前往,在走廊裡,安迪用了10秒的時間,給他照了一張相,然後人就消失了。之後GFT把亞曼尼的這幅肖像買了下來,其CEO Marco Rivetti把這幅肖像送給了亞曼尼,現在仍然掛在他的辦公室裡。 

幾年之後,安迪.沃荷和他再一次共度了一個美好的夜晚。雖然亞曼尼並不說英文,但是安迪.沃荷強烈要求親自帶他去看紐約的夜景。在談到這些經歷的時候,亞曼尼先生仍然能夠回憶起來,他說:「安迪是市場營銷的天才。」 

但是,《訪問》雜誌問他:「你從安迪.沃荷這一幅肖像畫中看到了新的、不一樣的自己了嗎?」 

他答:「並沒有。雖然我覺得,普普藝術大師給我創作了肖像,我第一次成為了普普藝術的一部分。但是讓我實話實說的話,我覺得這個想法有點阿諛奉承。」 

在講到他最喜歡安迪.沃荷的哪一幅作品的時候,亞曼尼先生並沒有講一幅具體的作品。他說了安迪.沃荷的一個氣質。「他並不是藝術勢利眼(art snob),我喜歡他這一點而已。他並不認為商業上的流行就意味著他就不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這就跟我的哲學一樣。我才不信什麼為設計而去設計。對我來說,只要人們穿了我的衣服,就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並不給時裝大片和T台設計衣服。我只給顧客設計衣服。我最喜歡安迪的一句名言就是:『賺錢是藝術,工作是藝術,但是做好生意是最好的藝術。』」 

永遠是精彩,永遠是美好 

曼奇斯跟隨亞曼尼的這幾天,先是西班牙超模Eugenia Silva在麥迪遜大街的亞曼尼旗艦店里特意為他準備了午宴,之後,《浮華世界》(Vanity Fair)總編輯葛雷登.卡特(Graydon Carter)和他的未婚妻,特意為了亞曼尼本人而舉辦《浮華世界》晚宴,獲邀客人只有100人。最別緻的還是國際時裝集團頒獎典禮的black-tie晚宴,紐約42街的Cipriani大廈燈火通明,彷彿在訴說亞曼尼一生的成就,在此,亞曼尼本人也獲得了終身成就獎。「我情不自已地發現,《Vogue》的總編輯安娜.溫圖(Anna Wintour)的桌位居然被排在了我們後面。」蘇西.曼奇斯說,時裝行業論資排輩,桌位的先後次序也有相應的權力含義。 

在《浮華世界》名流晚宴上,亞曼尼的座位右邊是知名美國電影演員和製片人勞勃.狄尼洛和他的夫人,而《辛德勒名單》的演員連恩.尼遜就在他對面。亞曼尼本人看起來並不自在,整個晚宴現場都表現出敷衍的神色。有人說是因為他不會說英文──但是事實上,是亞曼尼先生很少使用英文,而他的法語說得極其出色。整個晚宴現場,他起身數次,同其他桌的朋友打招呼,並不願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後來亞曼尼的一位意大利朋友走到這桌,直接問勞勃.狄尼洛為什麼不去意大利米蘭。狄尼洛顯然是被這個問題激怒了,他並沒有回答,轉過身去。而事後,亞曼尼先生對這位意大利朋友說他幹得漂亮──他自己就想知道為什麼狄尼洛不去米蘭。 

這也許是時裝和時裝行業。讓人記住的,永遠都是精彩,而不是質疑;得到回應的,永遠都是美好,亦不是抨擊。 

有些答案我並不想去尋找 

對於如何退休的問題,亞曼尼說他已經感到了厭倦。「我還是會教導我的員工成為一個團隊。」時至今日,亞曼尼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不屬於任何大集團,並且由創始設計師本人100%控股的著名奢侈品牌。 

他曾對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時裝編輯凡妮莎.佛萊德曼(Vanessa Friedman)說:「我面臨很大的壓力,要求我製造一個大場面──在過去10到20年裡,製造大場面幾乎成了一件讓人著魔的事情──這就給較小的企業帶來了難題。確實,服裝秀應該壯觀,不過,最後還是要歸結到衣服上來。我想表明,你可以一舉兩得:舉辦一次自始至終具有美感而又引人矚目的活動,既有創造性又有商業性。」亞曼尼想對設計師表明,他們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參與時裝的遊戲。 

這正是他一直「保持獨立」的原因,亞曼尼說:「我有許多自己的理念,我想確認人們能聽到這些看法。」 

但是,人們聽到他的理念了嗎?「有時候。」亞曼尼頓了頓,對凡妮莎.佛萊德曼說,「不過,我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像唐.吉訶德挑戰風車。這得看我前一天睡得怎麼樣。」 

在某次採訪中,亞曼尼說:「如果現在看我過去的老照片,你會發現一個笑容都沒有。我認為這來自我缺乏安全感,我有許多情結,但是我並不想太深地挖掘自己,有些答案我並不想去尋找。」 

他永遠是第一個到達辦公室的人,他也毫不猶豫地承認自己是工作狂,做了太多工作,失去太多生活,如果說此生還有什麼沒實現的願望,那就是「找回我的自由」。但是看起來他接受這一切,接受他的忙碌與孤獨。 

在接受我們的拍攝前,他剛剛完成2015-2016年秋冬男裝發布,整場秀他都守在台口,為每一位登台的模特做最後一次衣著調整,最後再像帝王一樣獨自走上舞台中心,接受來自兩側山一樣的秀場座位上傳來的掌聲。我們拍攝時,百餘位來自全球的亞曼尼工作人員就坐在「山」上等候,拍攝結束,亞曼尼帶著他們回後台開會。他的忙碌又開始了。 

ESQ:在推特和臉書時代,一切都瞬息萬變,如何保持潮流領先? 

喬治.亞曼尼(以下簡稱GA):如今我們能很快地從數位設備上看到模特兒、秀場的照片,科技幫助我加速了創意的過程。但我相信,人的雙手與電腦鍵盤有本質不同。一支鉛筆和一個草稿本,就是我的根,這也是設計的純粹之處,我對此非常執著。 


ESQ:過去幾十年裡,你既是設計師,又是公司管理人。服裝設計需要藝術天賦,然而運營企業則需要邏輯性很強的商業頭腦。你認為自己是藝術氣息更濃厚,還是更偏邏輯和理性一些?這兩種思維模式是否衝突?你如何解決? 

GA:我並不認為藝術思維與邏輯思維相互衝突。我認為我既是時裝設計師又是商人,對於商業運作我把它視為我設計工作的一個主體部分。我很快察覺到,如果品牌想按照我的設想去發展,我必須保持獨立,想做到這一點我必須自己把握所有的方面,包括財務。這其實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但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是一個很務實的人,我並不覺得兼顧創造力和商業思維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ESQ:生活中哪些事情讓你感到興奮,哪些事情讓你感到恐懼? 

GA:我對工作感到興奮。至於恐懼,沒有什麼能真的讓我害怕。有時我也會考慮,如果我的創造力都消失了會發生什麼──比如假如有一天,我早上醒來卻沒有更多想法,這就真的很嚇人。 


ESQ:服裝設計行業通常都和娛樂業緊密聯繫在一起。你設計的男裝以及《美國舞男》在1980年大獲成功,你說:「從那時以後,全世界都試圖把我凍結在那個時代。」你曾為100多部電影設計過服裝,這帶給你哪些不同尋常的挑戰? 

GA:為電影設計造型當然不同於為市場設計系列。你要跟很多導演、演員們溝通,你需要通過服裝來塑造角色。服裝必須要契合電影營造的時代感,無論是發生在過去的,像1987年的《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還是最近的《暴力年代》(A Most Violent Year),或者是在將來,比如影片《極樂世界》(Elysium)。給電影設計服裝是一份特別有趣的工作,其有趣之處來自於故事本身。而這份工作也常常給我靈感。 


ESQ:你是意大利設計師,獲得成功的起點卻是美國紐約。 Giorgio Armani也被認為極具紐約特色,緊緊和好萊塢文化結合,並且充滿美國的時代感。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GA:對我來說,美國市場不僅僅是一個紮實而忠誠的市場。美國大眾是最早接受我的設計,接受我對革新的熱忱的人,這是我無法忘記也不會忘記的。除此之外,很多美國DNA背後的概念,包括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都時刻給予我靈感,比如,堅韌,責任感,自由、堅信你所從事的行業。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在美國可以快速獲得支持的原因。 


ESQ:米蘭這座城市對你意味著什麼? 

GA:我總是對米蘭這座城市充滿感激,它接納我、了解我,也總賦予我靈感。今年的米蘭世博會恰逢Giorgio Armani的40週年慶典,我已經準備了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這個令人愉快的巧合。 


ESQ:你曾提到過:「我既不喝酒,也不抽煙,我10點半就上床睡覺。」有人評論,相較於其他設計師,你就是苦行僧──這是你成功的秘密嗎? 

GA:對我個人來說,並沒有沉浸在我的個人成就裡沾沾自喜。充滿自我滿足感的態度,也並不像我。我總是喜歡專注於我的工作,專注於我應該幹的事情。我認為我的成績是由一種天生的審美天賦、決心、毅力以及努力工作而得來的,絕對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名人。 


ESQ:那你打算何時開始享受生活? 

GA:一個人應該學會能享受生活,但這對我來說,已經太遲了。我的生活不曾有過樂趣,我不曾生活在這世界,陪伴我的僅僅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站在我這一邊的小圈子的人,還有少數幾個朋友。我一直在工作,責任感太強,但事實上,我也不知道如何以另一種方式生活。 


ESQ:假如你是一個時間旅行者,最希望穿越到哪裡? 

GA:我希望當一個重要人物,最好是在古羅馬。當然了,去威瑪共和國時期的柏林也不錯。 


ESQ:你最著名的「權力套裝」誕生於上世紀1980年代,恰好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女權運動浪潮之時。你是否認為你的成功來自於女權運動? 

GA:我覺得(權力套裝的)靈感僅僅是實際的需求而已。這個具有實用主義的創作被賦予了強烈的社會影響力。是的,權力套裝僅僅開始於我的慾望,我想要創作簡單的、柔軟的夾克,女性們穿上了之後會感到輕鬆自在,行動方便。我很快地意識到,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工作,她們需要和男性一樣的舒適的服裝。她們需要的東西必須給她們以尊嚴,需要傳遞出一種態度:她們非常職業,但是她們仍然是女性。 


ESQ:Armani/Silos博物館即將開幕,據說在這裡能看到Giorgio Armani 40週年的所有檔案,年輕設計師能從這段歷史中學到哪些東西? 

GA:Silos絕不僅僅是檔案館,它是一個保留和保護我的品牌的、一個特別的極具創意的傳承空間──我這麼說絕不是打比喻。但是我希望同樣,在這裡能夠激發靈感,誕生創造力,提供資訊,以達到創新。 Silos將展出很多重要的服裝、手稿、畫冊。檔案館對年輕的設計師來說是一個起步之地,是靈感之源,絕不是化石一般的老態龍鍾的樣子,而是一個充滿活力、充滿原動力、欣欣向榮的、極具創造力的地方。 


ESQ:喬治.亞曼尼是最早入駐中國的時尚品牌之一,這是一個十分明智的決定。回頭看那個時候,是什麼因素讓你決定接觸中國市場?很巧的是那時剛好是你在美國市場取得非凡成功的第10年。1990年代中國的時尚行業是怎樣的?與1980年代的美國市場相比呢? 

GA:我比很多設計師都更早接觸中國市場,那時是1998年。現在回看,進入中國市場是一個具有開創性並一炮打響的決定。這樣做的確很冒險,但我深知任何商業行為都會有風險的存在。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經歷,而且教給我許多東西。從那時起,這個市場就快速成長起來了。至於中國和美國的兩個市場,我不可能去比較它們,因為兩者有著深刻的文化差異。不過它們有一個相同點,就是我都受到了熱情的歡迎。 


ESQ:現在有人說:「中國消費者,雖然富裕了,但是仍然並不夠理性。他們通常只認logo。」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GA:我完全不認同。我認為中國消費者接受奢侈品信息的能力正在增加。他們不僅能更清晰地了解自身需求,同時也更願意為有質感而又被賦予內涵的產品買單,不僅僅是logo。中國現在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之一,也是對於我想要表達的品牌文化精神最具有接受力的市場。我驚喜地發現近些年來中國市場的改變,全面且快速。對於未來,當代的中國向世人展現了無窮的能量,不過同時,還有對傳統文化的依賴和傳承。   


【完整內容請見2015年6月號君子時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