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訪問 - 創作道與表演活 馬志翔
訪問

創作道與表演活 馬志翔

2021/11/08 編輯 /

很多演員即使再低調,也至少會維持一年一部戲的產量,但馬志翔可以四年完全不接戲,僅專心在劇本創作上。總有人虧他:「小馬,你的戲劇產量很低欸!」但他絲毫無動於衷且不以為意,畢竟比起產量,他更重視的是自我實現與戲劇品質;不辜負自己的表演工作,那才是最重要的。他也是一位特別真實的演員,總能大方分享生活上的喜怒哀樂,不過生性樂觀的他,也總是一笑帶過低潮,將所有挫折消解於陽光般的笑容之中。


西裝外套、V領針織衫、條紋襯衫、Chino長褲 by Polo Ralph Lauren 


說不出口的放棄


馬志翔如今面對表演已是駕輕就熟,不過模特兒出身的他,對表演也曾有過摸不著頭緒的時光。多年前在拍攝《孽子》時,尚不懂哭戲的要訣,只知道想著人生中最難過的事。就當他開始不住回想過世已久的父親時,淚水流到正式開拍了也不自覺,甚至連下戲後都難以抽離。「不懂得拿捏情緒,學不會控制角色」,是馬志翔給過去的自己所下的註解,也成為他在表演路上最難忘的一幕。


雖然生性樂觀開朗,不過馬志翔也透露自己十年前曾有過一段低潮期,不僅找不到表演的方向,也不知道該如何堅持下去。演員多半只能等著戲約上門,長期處在焦慮及等待的狀態,第一次讓馬志翔萌生想放棄的念頭。當馬志翔把這個想法告訴表演啟蒙老師王小棣導演,王導一句話就讓馬志翔瞬間清醒,同時深深刻印在腦海裡:「你這個念頭,曾在我腦海中浮現千百萬次。」看到自己的老師再辛苦也願意堅持下去,自己又怎麼能輕易說出放棄兩字?


表演而起的追尋


回顧馬志翔20多年的表演經歷,王小棣導演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王小棣導演不僅是馬志翔表演生涯上最重要的伯樂,帶領他領略表演的萬分美好,更是馬志翔未來從事編導工作最重要的啟蒙者。在馬志翔眼中,王小棣導演的故事總是蘊含無限大的能量,總能以最細膩的方式呈現小人物背後的故事。正因為經過這樣的訓練,除了讓馬志翔開始反思表演的各種可能,也重新審視自己原住民的身分,進而追尋文化認同感。


作為原住民文化發聲先鋒之一,在過去本土文化意識及文化認同感還沒有像現在如此興盛的年代,馬志翔就通過表演與編劇,為原住民文化發掘更多可能性。而他之所以想朝幕後發展,主要是希望自己能為日漸消亡的原住民文化做點什麼,才提筆寫下自己想說的故事。劇本完成後,又發覺最好還是親自執導才能好好地用影像說出故事,遂於2007年決定踏上編導之路。


Super Chronomat超級機械計時B01腕錶44 by Breitling 


源自生活的表演之道


談及即將上映的新戲《月老》,馬志翔直言是他從影20多年來,繼《孽子》之後最讓他掏心掏肺的演出,每一場戲都有滿滿的情緒。他在《月老》中飾演的「鬼頭成」是一位敢愛敢恨的男人,為此還要學習雲南話,雖是他近年最具挑戰性的角色,但馬志翔反而非常享受現在這個表演狀態。在馬志翔身上,你非但看不到任何固定的表演公式,反而能看到時間帶給他不同的表演體悟。


對他來說,「創作源自經驗,而經驗來自生活」,若要創作出不同於劇本的角色狀態,最好就是將當下的真實生活經驗投入表演之中,試著自然地與角色共舞。他也勉勵所有走在表演這條路上的人,好好生活、多多閱讀,從別人的生命經驗吸取養分,進而內化成自己的表演實力。聽完我們也不禁思考,已經多久沒有認真感受生活?太習慣以某種既定的邏輯思維做事,確實會讓我們漸漸失去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感受生活美的能力。不論對原住民文化的付出與支持,或是將全副精神投入創作,馬志翔走的路或許不被看好,但他堅持自我並甘之如飴,而那份純粹,也正是他最令人動容之處。


Text by William Chen Style by Alex Shih  Photograph by 林志陽 Grooming & Hair by 海靜@effy Blue


延伸閱讀:

玩轉無限可能 温貞菱 

耿直男人的無限可能 鄭人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