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的木雕布滿各處,煙火與沖天炮的聲音迴盪整個城鎮,不只台灣人喜歡過熱鬧春節,遠在西班牙的瓦倫西亞,更在每年3月舉辦盛大的法雅節嘉年華,以迎接春天的到來。
人們為倖存的尼諾歡喜慶賀。
融合火與木藝的西式春節
法雅節定於每年的3月15至19日,但系列活動早從2月便開始進行。這項集結木藝、煙火、遊行等多項元素的大型節日,起因竟來自木匠在冬日工作時所需使用的蠟燭木座。
古時瓦倫西亞的木匠為了應付晝短夜長的冬夜,會製作吊掛燭燈的木座以供照明,當春季來臨,這些木座便功成身退。木匠們會在耶穌義父聖若瑟瞻禮日的3月19日,將木座及廢棄木材燒毀,一面紀念同為木匠的聖若瑟,一面迎接新春到來。有些木匠會以裝飾美化木座及廢棄木材,久而久之便成了精緻的木偶尼諾(Ninot),
如今為了法雅節,瓦倫西亞可說是全民動員,大人小孩製作數百隻尼諾,自2月起展出,參觀者可以票選最喜歡的尼諾,最終兒童組與成人組票選第一的尼諾可免遭祝融,剩下的尼諾便會在熊熊烈火中獻身。
法雅節活動期間,瓦倫西亞連日施放煙火。
烽火連「三月」
2月的尼諾展覽可說是一切活動的暖身,真正的歡慶時刻要到3月才開始。3月1日起每天下午2點,瓦倫西亞市政廳廣場將施放煙火,白天的煙火高空伴隨彩色煙霧,讓人們在視覺與聽覺的震撼中,感受火藥迸發的獨特律動。到了周末夜晚,市政廳舉辦夜間煙火表演,絢爛火光閃耀夜空,讓3月的瓦倫西亞街頭從早到晚充斥著歡樂的「煙硝味」。
除了精采的煙火秀,法雅節還有諸多展現當地文化精神的活動,像是向瓦倫西亞守護神Geperudeta獻花,各區的法雅節委員會穿著傳統服飾,隨著旗手與樂隊遊行到聖母廣場致意,一束束鮮花最終將布滿巨型聖母像,並在周遭集結成美麗的花毯,以虔誠的信仰,為滿佈煙硝的瓦倫西亞街頭留下一抹芬芳。
嘲諷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的法雅木偶。
重頭戲登場
到了3月15日的法雅週,則是一切重頭戲的開始,先是尼諾特展閉幕、公布今年倖免於難的尼諾人偶。接著各地會收集尼諾,在16日開始於瓦倫西亞街頭佈展。數個尼諾會組合出巨型的木藝裝置「法雅(Falla)」。
此時的瓦倫西亞彷彿成了一座工藝博物館,各式法雅在街上展現繽紛樣態,由於工匠們常以去年的流行時事發想創作,因此在觀賞法雅時,可以跟隨作品回顧去年的大小事,並欣賞創作者如何以模仿、諷諭等視角與世界對話。
人們燃燒法雅,迎接新春並為法雅節畫下句號
引燃新春希望
19日則是慶典的最高潮,晚間開始將有篝火遊行,人們會在街頭四處施放煙火、鞭炮,如同台灣的鹽水蜂炮與炸邯鄲,使街上充斥著鞭炮聲與火光。遊行結束後,人們則在各法雅身上裝置鞭炮並引燃,讓整座城市陷入一片火海,也或許是瓦倫西亞消防隊一年最忙的一日。人們則會在燃燒的法雅間唱歌、吆喝慶祝,其中可能也流下幾滴心血付之一炬的不捨之淚,但在連串的烈火中,隨即轉化為對春日來臨的熱情與豁達。
法雅節自15世紀延續至今,呈現木匠技藝與瓦倫西亞的在地風情,因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說是西班牙的精神象徵。若是3月有出國旅遊的規劃,不妨探訪這座古老的城鎮,體驗異國的春節慶典,讓經典工藝與當地民俗風情帶給你前所未有的震撼與感動。
位於瓦倫西亞的法雅博物館。
每年法雅節倖免於難的尼諾,最終將進到法雅博物館內。1934年起,躲過一劫的尼諾全部聚集於此。由於每年尼諾會依時事及流行文化有所不同,參觀此座博物館,就宛如走進一部近代編年史。如果未能在3月參與法雅節的盛事,也可在其他時間到此一遊,讓精緻的尼諾向你娓娓道來這座城鎮獨特的故事。
Images: courtesy of Getty Images、達志/Shutterstock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