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Eco永續 - 永續時尚新浪潮
Eco永續

永續時尚新浪潮

2024/07/04 編輯 / gary liu



你一年會買幾件新衣?全球80億人口,每年卻生產超過1000億件衣服,與此同時,又有將近9200萬噸的服裝遭到丟棄。想讓自己酷帥有型是人之常情,但亮眼外型背後,卻隱含許多驚人的環境成本。


消耗眾多資源做出的服飾,最後卻有大部分遭丟棄。


當美好逐漸失控

從原料生產、加工製造、運輸,一件服飾光為了出現在你的眼前,便已耗費不少資源。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全球10%的溫室氣體、20%的廢水,皆是時裝產業造成。無奈的是,人們看得上眼的衣服終究是少數,消耗眾多資源做出的服飾,最後卻高達85%進了焚化爐。

時裝產業為地球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我們習以為常的服飾消費究竟出了哪些問題?人們在追求華麗潮流的同時,又該如何為地球留點顏面?以下讓Esquire帶你一一解析。


看似人畜無害的棉花,卻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幫兇。


最常見衣料卻傷地球最深

人們穿戴服飾,最常接觸到的不外乎三種材質:棉、皮革與人造纖維。然而三種材質的製造過程,皆對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潔白的棉花看似人畜無害,實際上帶給地球的傷害卻超乎你我想像。環境正義基金會指出,棉花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的2.4%,卻使用了全球6%的農藥與16%的殺蟲劑,此外,生產棉花每年更造成2.2億噸的碳排放量。不僅造成土地汙染。更是氣候變遷的一大幫兇。


每張皮革代表消逝的動物生命,更潛藏破壞環境的隱憂。


看似無害的棉花已然如此,仰賴動物獻身的皮革更是問題重重。善待動物組織指出,每年會有10億隻動物因皮革生產犧牲生命。為了闢建牧場、種植飼料作物,每年更有數百萬公頃的森林遭到濫伐,鞣製皮革時使用的化學藥劑,也將造成水質汙染。

石化原料提煉的人造纖維也同樣造成汙染問題。根據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推估,生產一件聚酯纖維的T-Shirt將製造5.5公斤的碳排放,比起棉質T-Shirt多出約30%。隨著人們洗滌使用,更將有塑膠微粒自衣物中脫落,這些塑膠微粒最後極可能在食物鏈循環下,重新被人們吃進肚裡,不僅傷害環境,也為自身健康帶來衝擊。

當各種衣料都對環境帶來不小的衝擊,人們急需以更環保的方式打扮自己。慶幸的是,目前已有不少時裝品牌研發永續面料,藉由衣料回收,或從農、工業的廢棄物中提取可用材質,打造更加環保的服飾。


Charles & Keith以再生棉製作手提包。


更環保的服飾原料

無論是棉花、皮革、或是人造纖維,其實都有回收再造的可能性。若我們能從現成的舊服飾提取所需原料,就能減少新原料生產,阻止環境惡化。

再生棉可從舊衣物和紡織的邊角廢料中提取而來,將棉質布料打碎加工後,即可再製為環保棉紗。Charles & Keith便在今年的春夏包款,採用60~70%的再生棉用於包面,為穿搭賦予永續新意。

由石化原料提煉出的人造纖維,能夠收集的廢料則又更加多元,Prada、Stella McCartney等品牌便利用過季商品及海洋廢棄物製作出再生尼龍,將其運用於服飾包款,Prada更宣布自今年起採用100%再生尼龍,為時尚精品的永續之路立下重大的里程碑。





Ganni、Stella McCartney及Løci分別以不同材料製造純素環保的皮革單品。

皮革除了有回收再製的再生皮革,眾多時裝品牌更積極研發「純素」的皮革替代品,Ganni便採用製造橄欖油所產生的廢棄纖維製成環保皮革「Oleatex」製作皮衣;Stella McCartney則以釀造香檳後留下的葡萄製作純素皮革;Løci則以玉米廢料製成鞋面皮革,讓皮革單品無須傷害生命與環境,還能連帶解決食物浪費的問題,從傷害環境的媒材,搖身一變轉為推動永續的時尚單品。


Alchemie Technology於南投展示乾式染色機具。


加工製程的永續革新

要實踐永續時尚不僅要在衣料材質上進行革新,衣物的加工製程也是造成環境汙染的一大弊病,唯有在各環節做出改變,才能讓永續時尚環環相扣發揮最大效益。

一般衣物進行染色的過程,需要在攝氏135度的高溫高壓進行染色與洗滌,每生產一公斤的布料便要消耗34公升的水,更需要燃燒煤、瓦斯等石化燃料產生蒸氣,從水資源的消耗、汙水處理到燃燒石化燃料所產生的碳排,皆對環境造成龐大負荷。

如此耗能的加工模式,在近期出現革新的希望,台灣與英國合作下,英商Alchemie Technology宣布四月在南投設立全球首座低碳數位染色示範中心,以噴墨技術開發「乾式染色」,平均一公斤的布料只需使用兩公升的水就能有效染色,且省去高溫染色的耗能過程,有效減少85%以上的能源消耗,使服飾品牌能用環境友善的方式打造繽紛的時尚生活。


全球有機紡織品標章。


讓美好更加悠遠

從原料生產到加工製造,不斷有業者做出環境友善的創新嘗試,但要實踐永續時尚最關鍵的因子,仍是每天苦思如何穿搭的每一個人。在快時尚浪潮下,人們緊追最新的流行趨勢,每天打開衣櫃,總覺得少了那麼一件衣服。當我們不斷添購新衣,那些失寵舊衣便被堆在角落,直到大掃除時被無情地捨棄。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估計,2003年以來,全世界每年生產的衣物量至今已經翻倍,這些衣服被實際穿著的時間卻減少將近36%,多數衣服可能僅穿著7到10次便遭到丟棄。人們若無法改變「喜新厭舊」的速度,要將時尚配搭結合永續思維無疑淪為空談。

在購買新衣前,人們應該思考是如何延長既有衣物的使用壽命。在共享經濟盛行下,台灣開始出現「共享衣櫃」、「衣物租用」等服務平台,人們可以在平台上架欲出租的衣物,也可以用「以租代買」的方式租用自己喜愛的單品,不僅能增加衣服被使用的機會,也能讓自己的穿搭有更多選擇。

若是我們想購買衣物犒賞自己的辛勞,也可以選擇前面提到的永續材質衣物,或是添購具有機棉花認證、森林永續管理認證等紡織品,讓自己在添購新衣時不會對環境造成過多傷害。當我們能將永續概念融入在時尚穿搭中,就能擺脫「快時尚」思維,讓真正美好的事物長久陪伴在我們身邊。

Images: courtesy of 達志/Shutterstock、Getty Images、各品牌

延伸閱讀:

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館」新展亮相,結合科技人文輕鬆認識地震知識 

舊鞋新生:來自台灣的全循環鞋,將回憶化為青翠綠意 

永續旅遊知易行難?八成台灣旅人重視永續,積極實踐者卻未過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