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土地、師法自然,找回屬於在地的文化,才能重新辨認自己是誰。」這是茶籽堂一直以來最重要的核心訴求,提及農業永續議題,創辦人趙文豪侃侃而談,再說到台灣苦茶油的復興之路,他認為這是很難從單一面向討論的議題,畢竟需要做、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
茶籽堂規劃位於宜蘭大南澳的苦茶樹契作農場。
茶籽堂於 2004年成立時便致力發展「台灣苦茶油文化」, 至近年已是頗具知名度的台灣在地品牌,由販售 苦茶油、苦茶籽洗沐用品出發,到現在以「油、 髮、身、家、禮」的完整商品線規劃,推出食 用、清潔、沐浴、保養等系列,含括吃的料理、 身體的清潔保養到送禮等範圍,茶籽堂將苦茶油 徹底融入生活日常,同時說著屬於台灣的故事。
苦茶文化重現在地美好
回憶這一切的起頭並不容易,趙文豪說道: 「農業永續議題不能只有商品層面的考量,我們反而是從苦茶油產業層面著手,思考如何克服產量不足的問題,也唯有台灣自己才能生產最頂級的苦茶籽做為原物料。」同時不光是商品,更要從「提升產能」、「地方創生」到「最終商品規劃」,全面性地結合永續議題與台灣農藝文化,細水長流真正做到文化復興。目前茶籽堂已經有3 大契作農場,自原物料開始做起,進而帶動環境、產區出現變化,如此既能真正落實商品無污 染,農村再造後也能促使社區有更好的發展,逐步朝著目標邁進。
「農業永續議題不能只有商品層面的考量,我們反而是從苦茶油產業層面著手,思考如何克服產量不足的問題,也唯有台灣自己才能生產最頂級的苦茶籽做為原物料。」——趙文豪。
此處為位於花蓮崙山苦茶樹契作農場。
為了穩定產能,持續推動苦茶油文化,茶籽堂與40多位農友長期契作,推動苦茶樹新植計畫。「改變一個地方需要時間,雖然地方團隊規模 有大有小,我們都希望能有更深度的串連。」以和宜蘭蘇澳朝陽社區合作的復興計畫為例,趙文豪深有所感地說道,很多農村地區的人口日漸老化,因此改造一個地方並讓它重新活絡,可能都得投入20年以上的時間。但他們從成立團隊、持續發展到現在,不僅餐廳經營漸上軌道,年輕人亦多了理解及參與的意願。他印象最深刻且深受啟發的,是看到當地上了年紀的里長依然致力於地方創生,這也讓他更加確信自己努力的方向。
「改變一個地方需要時間,雖然地方團隊規模 有大有小,我們都希望能有更深度的串連。」——趙文豪。
茶籽堂運用版畫元素,將山林意象帶進城市中。
茶籽堂長期與包括南澳的小人小學、雜學校、 金馬影展等許多單位合作,近期則是和臺中國家歌劇院攜手,跨界支持吳明益老師小說《複眼人》的戲劇改編作品演出,因為品牌相信永續發 展可以是一種生活價值觀,只要這片土地的每個 人都願意付出一點點關注,或許就能讓彼此與理 想未來的距離再近一步。
茶籽堂與文化結合,贊助臺中國家歌劇院洗手間肖楠葉純淨洗手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