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安和站附近巷弄內,隱藏一間小而美的巧克力甜點店,一道長形展示櫃、加上一張橢圓長桌,便已佔滿店鋪空間,很難想像這間小店,竟然連奪三年的世界金牌,更料想不到的是,這位金牌得主竟是在大學畢業後,才開始接觸甜點製作!
Qsweet創辦人暨主廚吳葵妮,大學讀商科出身,學生時期曾當過模特兒、也拍過偶像劇,畢業後卻到飯店當起烘焙學徒。她不斷嘗試自己喜歡的職業,最後發現自己對甜點情有獨鍾,因而毅然投入餐飲業、確立精品巧克力的創業方向。
以72次嘗試煉就金牌的松露巧克力。
再現童年美好
縱使選擇喜愛的工作,吳葵妮的逐夢之路卻不時遭潑冷水。她熱情向客人介紹精品可可豆的特色,卻被回應鑽研可可豆不如吃名牌巧克力省事;更有不少人勸說其身為女性無須追求名利、應專注於家庭。儘管遭逢不少的失望與難過,卻都阻擋不了她對巧克力的愛戀。
「我是母胎巧克力控!」吳葵妮接受Esquire訪談時憶起童年,父親常到海外出差,回國時總會帶上當地的精品巧克力。家人團聚共享巧克力的美好,是她童年難忘的溫馨畫面。其中深植記憶的,是法國「La Maison du Chocolat」的松露巧克力,那撲鼻香氣與細緻口感,在她回憶裡一直縈繞不絕。但長大後卻發現,它的味道已和過往有所不同。
為了重現記憶中的美好滋味,她將松露巧克力的配方修改了72次,不到0.1公分的外殼入口即化,珍稀可可豆Criollo製成的柔滑內餡隨即包覆舌蕾,濃郁香氣瞬間充盈唇齒之間。72次的堅持,讓其在ICA斬獲「法式松露巧克力」亞太區金牌及世界銀牌。
這是吳葵妮的首面金牌,不過更重要的是,有次她在巴黎問母親要不要買La Maison du Chocolat的巧克力,母親卻說:「不用啦!妳已經做得比他好了。」吳葵妮分享此事時,臉上盡是藏不住的笑意。這句簡單的話語,對她而言比金牌更為珍貴。
致敬莫內〈睡蓮〉的作品〈莫內花園〉。
創造「巧克力藝術品」
有了國際獎項與家人肯定,吳葵妮並未因此自滿,而是持續探索巧克力創作的更多可能。熱愛藝術的她,嘗試將繪畫概念融入創作。她分享在巴黎看到莫內的〈睡蓮〉時,被其用色與光影變化所感動,於是以印象派油畫的概念,創作「莫內花園」巧克力,向這幅作品致敬。
油畫藉由顏料層層堆疊,創造出畫作的肌理層次,吳葵妮將同樣的概念運用至巧克力創作,使用台灣茶葉、桑葚與花瓣,在白巧克力上堆疊出層次風味,妝點其上的花瓣,讓人也能從視覺聯想到莫內的畫作,這樣的嘗試不僅讓她拿到世界銀牌,更獲頒「不拘一格」特別獎,獎勵她將西方藝術、東方文化揉合進巧克力的跨界精神。
以當代藝術概念創作出鼓舞女性的「草莓茉莉花」。
將藝術概念融入巧克力,不僅能向喜愛的畫作致敬,更能創造出鼓舞人心的巧克力新美學。「我做了一款具有當代藝術概念的巧克力,希望能藉此激勵女性。」吳葵妮觀察當代藝術不僅著重技術,更要在作品中傳遞想法、引起大眾共鳴,因此她希望透過藝術創作,將巧克力賦予更多含意。去年台灣社會爆發Me too風暴,促使她以台灣花卉、水果與茶葉,創作代表台灣女性的「草莓茉莉花」。
豔紅底色的巧克力搭配草莓果乾,如畫般的美感突顯女性柔美特質。放入口中逐漸化開,酸甜莓果伴隨淡雅茉莉花茶香,形塑獨特的東方風格;濃烈的黑巧克力做為底蘊,則代表女性追尋理想的強烈意志,呈現剛柔並濟的形貌。這款融入當代藝術概念的作品,傳遞出東方女性的柔韌堅毅,也讓吳葵妮摘下世界金牌。
吳葵妮持續嘗試以各種花果創作具特色的台灣巧克力。
成為「巧克力天后」
對藝術深具見解、有著極致手藝的吳葵妮,目前已是全球獲獎最多亞裔巧克力師,但她卻說自己仍在努力成為「亞洲巧克力天后」。她解釋,雖然在競賽領域已累積一定成就,但如何擴展市場,則是她仍在思索的方向。
以在地水果製作,連年獲得世界金牌肯定的「療癒果物」系列。
「台灣的名產不只鳳梨酥,巧克力也可以帶著台灣特色開拓國際市場。」吳葵妮分享「療癒果物」與「野薑花軟糖巧克力」兩項作品,前者將台灣鳳梨、青芒果乾裹上白巧克力並灑上歐式香料;後者則將野薑花製成帶有薑香的法式軟糖巧克力。兩種嘗試皆獲得世界金牌肯定,接下來她也希望拓展市場,結合台灣農產,打造更多特色伴手禮。
做為一名女性創業者,吳葵妮期望藉由Qsweet讓台灣巧克力成為世界經典;做為一名藝術家,她則希望將巧克力結合藝術思維,透過創作為女性發聲。這名冠軍主廚將持續以不同視野為巧克力賦予新意,讓世界在她的「巧思」下更加繽紛多彩。
由新鮮花卉萃取而成的「軟糖巧克力─野薑花」。
Images: courtesy of Qsweet巧克力菁點
延伸閱讀:
台中必吃法餐!米其林指南推薦L’Atelier par Yao推出全新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