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新的關卡與挑戰,年齡就是每道關卡的起點與終點,而你現在又到了繳交哪份作業的時間呢?40歲可說是男人重要的關卡,一旦跨過就會被貼上「大叔」的標籤,在這個跨越過程中的「大叔進行式」裡,會遇到什麼樣的課題呢?
舞台劇《沒有人想交作業》恰好就是以這個為出發點的一齣「大叔劇」。有的人事業成功,擁有一切,卻在感情、友情世界裡一蹋糊塗;有的人天生樂觀,命運卻多舛;有的人人格扭曲,卻最勇敢面對現實。此次Esquire連袂《沒有人想交作業》的演員,一同聊聊戲中的角色與現實中的40歲有什麼樣的共鳴與連結,卻也意外發現,不論40歲的你處在什麼樣的角色與狀態,這部劇都可以說出你心裡最不想面對的那一塊,卻又可以把你溫柔地接住,陪你面對與梳理這個「不是很完美的人生。」
無常即是日常
都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與演員朋友們以「閒聊」方式開場,而「大叔」們早就老神在在,以寒暄、打鬧暖身。身為舞台劇演員,話不落地也成為他們的職業病。
「這部劇很特別,一個角色有兩到三個人演,那你們覺得,自己私底下最像這部劇的哪個角色?」
剛進入40歲的王鏡冠最先接住球,反射動作像是他早就想好要說什麼一樣。「我覺得我最像戲裡最黑暗的角色『家瑋』!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意外?以為我天生看起來就很樂觀,但其實沒有。我37歲那年突然生了很多病,原本人都好好的,但在中國演戲時,我趁空檔去按摩(純的!)。可不久我就昏倒,店員叫了十分鐘我才醒來。回台灣後我去做全身健檢,才發現身體毛病一堆,那也是我後來沒有那麼樂觀的原因。」開場的回答就如此沉重,加上其他人也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原本以為氣氛會凝結在冰點,但事實上大家卻異口同聲對鏡冠說「你能這樣雲淡風輕地講這件事,本身就很樂觀啊(笑)!」是啊,誰遇到大病後,還能這樣談笑風生?應該情緒低落,想找個地方躲起來吧?
一線之隔
40歲學長吳定謙接著說:「我跟劇裡生重病的角色很像,因為我家族病史恰好就是直腸癌,我就是所謂的高危險族群,所以在演出時,那感覺離我非常近,甚至有時演一演會有點扛不太住,會想流淚。但想哭不是因為我在劇裡面得癌症,而是得病之後,我身邊人的反應跟狀態,這些情況是我更有感觸的,更何況我現在有小孩了,我最希望的就是身體保持健康。」吳定謙在劇裡演出兩個角色,一個是突然罹患重病的人,另一個則是講話充滿哲理的大叔,問他最喜歡戲裡哪個角色時,他也和王鏡冠一樣選擇「家瑋」。「我認為這角色在歡笑背後其實很黑暗,可以說是我們演員的某種寫照,像是我們很容易在聊天時表現得開心又幽默,但私底下卻把很多別人扛不住的東西都留給自己。就我看來,這角色確實看來人格最扭曲,但卻也是這社會許多人內心的真實樣貌。」定謙的肺腑之言,值得一再深思,有些人活到了40歲仍時常逃避,不願面對最真的自己,但從其他人的角度,早已看穿你遍體麟傷。
真正有演出「家瑋」的陳家逵則有不一樣的看法。「劇裡六個角色、六種個性,其實都是每個男人在不同階段會有的心理狀態。尖酸刻薄、樂觀與貼心、拚命與專情、事業成功但與兄弟有心結,這些很內在的東西,放在同一人身上完全不矛盾,所以我才會說心理狀態就像是光譜,有時候你內心上一秒很善良,但下一秒又突然變得很賤,但這就是人啊!」
「40歲如果真的能『不惑』,那即將40的視角又會是如何?35歲能演出40歲的樣子嗎?」
劇組40歲以下的兩位代表--黃建豪與蕭東意,有著不一樣的洞悉觀察。「其實我所飾演的角色,好像允許我可以帶點幼稚的元素,我排練的時候會在旁邊觀看其他人如何演這個角色,時不時會有『原來這邊的感情是這樣子演』的新發現。」黃建豪雖然與40的距離才差了三歲,但他私底下的幼稚、開朗,即使放在20歲的人身上,似乎也不違和,反倒是這樣子的個性讓他在大叔界更加討喜。
反觀蕭東意演出的角色就不允許他這麼稚嫩,他自己也說「我覺得我已經是大叔了。35歲之後,我就沒有離40歲很遠的感覺,在演出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到年齡這件事,因為我認為年齡不是一個大問題。反倒是這歲數成功與否、有沒有達成目標,那才是我最在乎的事。」專業如他,在40歲前似乎已找到一生的歸屬與舞台,成熟卻又帶點瘋癲的性格,讓他的想法早已自由無邊,打破這社會上年齡給予的框架與限制。
![]() | ![]() |
面對課題
《沒有人想交作業》的演員皆為男性,劇本所寫的兄弟情誼每天都在真實上演,包括約了好久的旅行一直沒出發、喝酒時發現沒找誰而吵架……。不過40歲了,兄弟之間還需多言嗎?「真正的兄弟是不用說太多就會幫你到底的那種人,因為當他們開口,就是真的孤立無援、需要援助的時候,不然大部分男生都很矜持,不自己堅持到最後一刻不會請人幫忙。」吳定謙有感而發說道,他曾幫忙過演員群之一的梁正群收拾第一次婚姻失敗的物品,當天他不發一語,只是專心收拾並裝箱。他提醒我們或許40歲跟10幾歲時的兄弟情感是一樣的,因為男人與男人之間,一個眼神便足夠。
「還有誠實。兄弟間不可缺少的就是『誠實』。40歲時,在你身旁說假話的人還是不少,但你要從中去分辨這個人是否為善類,只能看他對你的態度是否誠實。」一旁的隆宸翰補充道:「到了這個年紀,聽到實話你或許還是會不舒服,但那些人確實是最關心你的人,所以他們才會認真地去跟你說這些話。」隆宸翰47歲,一個孩子的爸,是這劇組裡排行前面的哥哥,說出來的話也是最直接、最真心的,只能說戲子絕非大家所說的無情。
訪問到了尾聲,我想起日本文學作家松浦彌太郎的新書《給40歲的嶄新開始》,裡頭不斷說道:「40只是第二人生的開始,而你最該做的是先幫自己唱首生日快樂歌,把自己當作閃閃發亮的一年級新生去看待。40以後的人生依舊美好,你可以學習更多的興趣,去更多的地方遊玩,請不要覺得自己『已經40』。」40歲仍保有足夠的空間讓你去「玩樂與嘗鮮」,如果你覺得有什麼事情還沒做,別想太多,做就對了,就像《沒有人想交作業》裡的劇情一樣,來一場久違的兄弟談心旅行,它必定會讓你身心都煥然如新。
Text by Ori Chen
Photograph by John Chen
Special Thanks to 空總劇場
延伸閱讀:
揮別鬱悶,40歲男人必須有的病識感 Feat.Podcast《心理師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