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訪問 - 不只在書裡更在戲裡──專訪林立青、柯叔元《做工的人》
訪問

不只在書裡更在戲裡──專訪林立青、柯叔元《做工的人》

2020/06/04 編輯 /

他是作家林立青,2017年以書寫工人百態的《做工的人》一書一舉成名;他是演員柯叔元,深厚演藝資歷可追溯到千禧年前。專訪拍攝當日正逢戲劇《做工的人》首播後不久,在評價一片叫好但還不知劇情走向的前提下,Esquire邀請分別在寫作與表演各據一方,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位君子,一起共享《做工的人》從提筆作書到改編成為戲劇的過程。

Produced & Text by 蘇琬媮 Style by 郭璈 Photographs by 林茂盛   Images:courtesy of 大慕影藝   化妝/貴婦慈造型團隊|黃淑敏 髮型/Ivan Sun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陽下低頭,

流著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棄自己想要的生活

──張雨生〈我的未來不是夢〉


柯叔元(左):格紋西裝外套、菱格紋針織毛衣、白色牛津襯衫、Polo熊絲質領帶、白色休閒長褲 by Polo Ralph Lauren;深綠麂皮編織樂福鞋 by Bally。林立青(右):Chino休閒西裝外套、麻花針織毛衣、粉紅色長袖襯衫、修身牛仔褲 by Polo Ralph Lauren;黑色編織樂福鞋 by Bally。


推開不為人知的勞動世界

對「做工的人」的最原始印象投射,大概會是1990年代張雨生歌曲裡這般認命不認輸的精神;又或者是維士比廣告片段裡呈現勞工辛苦無奈卻樂天知命的樣貌。直到有天走在路上,遇見迎面而來的工人,我下意識避開身軀,並試圖閃避眼神,才驚覺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開始戴上有色眼鏡看待在社會屈居弱勢的勞動者?

撕開大眾觀看事物的狹隘視角,帶我們重新理解勞動者的生命百態,透過故事敘述其不得不存在的難堪之處──他們過著怎麼樣的生活?為什麼要過這樣的生活?對於他們的專業是否應該多一些尊重、寬容與保護?試圖翻轉大眾的價值觀,這是林立青從寫作、出版到參與改編《做工的人》,一直深深秉持的信念。


Chino休閒西裝外套、麻花針織毛衣、粉紅色長袖襯衫、修身牛仔褲 by Polo Ralph Lauren;黑色編織樂福鞋 by Bally。


提筆寫作《做工的人》到改編戲劇  

土木系畢業後擔任工地監工近十年,問起林立青起心動念寫下身邊生命故事的機緣,他通常會給「在家沒事幹,上網找人吵架」這樣一個戲謔的答案,事實上他感念寶瓶文化主編朱亞君的最初的賞識與一路以來的鼓勵,想著如果能一直寫下去,這樣的人生好像可以留下些什麼可以說嘴的成就。

讀過《做工的人》原著的人會知道,總共六集的戲劇是改編自書中一篇名為〈走水路〉的短文,那原是一個極致哀傷的故事,也是林立青一直自認寫不好的文字集,累積的大量廢棄原稿,就在編導團隊構思改編劇本時派上了用場,其中包含在原著中沒被提到的老人長照議題。同時,林立青也帶團隊親身田調:認識工地師傅與環境、體驗勞工朋友的飲食娛樂。他們甚至去到茶室,平常依賴小費謀生的茶室女子一看來者極善,「姊姊我很辛苦,我知道你不會欺負我,我可以講故事給你聽」爭相向導演鄭芬芬與製作人林昱伶訴說屬於自己的悲慘經歷。


原著精華與影像改編的相輔相成

一路走訪工地中心到腹地,主創團隊發崛勞工圈在許多無奈悲傷表面下,樂觀、開朗的一面,營造出與原著截然不同的喜劇主調。對於這樣的改編,林立青樂見其成,「我的書就像是素材的集合,至於要如何運用,我相信那是編劇的專業。」在原著中最精華的文字幻化為戲劇中人物口白或特定情節的彩蛋,成為更立體化整個影像故事的精華元素,這是文學改編成影像作品最美好的相輔相成。身為原著作者,看著自己的作品長出更好的樣子,引發更多討論,林立青的喜悅之情不只溢於言表,從個人臉書上與觀眾的熱切互動便可一窺端倪。

眼尖的人一定有發現,林立青在戲劇裡客串了一個工地主任角色,跟柯叔元有場對手戲,言談之間盡是對專業演員敬業程度的讚譽──每個重來數十遍的Take力道都得拳拳到肉。話鋒一轉,林立青也驚嘆戲劇塑造角色魅力的神奇魔法,「在原著裡你不會覺得阿欽帥,但戲劇把這個角色那股憂鬱、無奈、堅韌中帶著故事的形象塑造地躍然於紙上。」


議題會發酵 他會繼續寫

聽著林立青娓娓道來這些他可能已回答過無數次的二三事,卻絲毫感覺不出任何不耐,反倒幫想梗只為讓編輯有東西寫。乍看大而化之實則心細、藏在魁武身軀下的體貼特質,充分體現在它的文字裡。他說沒有把握自己的文字能改變什麼,但書在那裡,就有討論的可能性,可以記錄、安慰到一些人。對於下一步,林立青告訴我們,他還會繼續寫下去。


格紋西裝外套、菱格紋針織毛衣、白色牛津襯衫、Polo熊絲質領帶、白色休閒長褲 by Polo Ralph Lauren;深綠麂皮編織樂福鞋 by Bally。


硬底子演技隨優質戲劇綻放

在臺灣影劇圈,有為數不少資歷豐厚的男演員,他們年紀約落在四、五十歲,在偶像劇裡已幾乎是演主角父親的角色,他們或許都怕後浪推前浪,但他們都在等,等一部好戲,讓觀眾再次注意到他們的獨一無二。柯叔元絕對是這些資深演員裡最蓄勢待發的那一個。從最早期伊林模特兒出身,曾演出舞臺劇,後來投入八點檔與華劇居多,偶爾接拍電影。

近期看過他在《做工的人》中飾演走不出前段戀情傷痛,苟延殘喘的演出,數度讓我想起不過幾年前《花甲男孩轉大人》裡走不出喪子之痛,堅持開公車維護幼童安全的四叔鄭光昇,他不必說話,眼神裡便盡是戲。柯叔元逐漸讓我們注意到他別開生面、不同於電視劇浮誇的表演印象。


從不停止自我要求

不是所有劇本都能跟自己的人生與表演經驗融合,對柯叔元來說,身為一名專業的演員,不斷進步的關鍵在於無時無刻不停止對人性的理解──難有親身體會的喪子之痛,他試圖從身邊有相同遭遇的朋友身上理解這般心境,再加入自己的思想,終能把表演變得完全屬於他。戲齡二十餘年,柯叔元已建立專屬的豐富資料庫。

一定的自我要求對一位優秀的演員而言是必要的,卻也同時是孤獨的──維持好的體魄無法一蹴可幾、將讀劇本時的感動揣摩、演得鞭辟入裡,都有賴於平常的訓練,「不管怎樣,你就是要有方法在讀秒後快速進入狀態,在每次的Rolling、Action後都維持依舊高水準的演出,這是我覺得作為演員最難的部分。」難道不會有入戲太深,難以切換開關的時候嗎?這個問題早已隨著他的經驗累積而不再造成困擾。


演員也是「做工的人」

不過早期免不了遇到的挫折確實讓柯叔元考慮過轉行,「我遇過很多幕前幕後的朋友,進來這圈子後想離開,之後還是回來了。」因為演藝工作會留下作品,參與其中與有榮焉,可以支撐著他們很久很久,「即便大家都很窮,但當你嘗過了無價的成就感,你就會一直做下去。」

這某種程度上正是各行各業「做工的人」的無奈之處,演員也是做工的人,很多時候也都是被動地在等待工作。在《做工的人》裡飾演悲劇英雄阿欽一角,柯叔元說他在讀完劇本後就已經很有感覺,大概掌握到應該怎麼詮釋這個角色孤獨、無法與人溝通的狀態。在劇集首播後不少討論圍繞著阿欽這個標準句點王角色的反差萌,平時看起來酷酷的,想不到竟跪倒在一隻小鱷魚底下,對此柯叔元感謝劇組編導的巧思,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從《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始,他期待著台灣未來還會有更多好的劇本和作品出線。


內外兼備的實力派演員

回憶起訪談過程,柯叔元都是目光炯炯地面對著你,吐出的每段話都是先看過題綱、深思熟慮過後做出的回應,他是這樣一個值得尊敬的男藝人。接近知命之年,他慢慢把曾經的血氣方剛像收線一樣一點一滴拉回來,最近也戒了菸(甚至連戒菸的確切日期都記得一清二楚),以前只重視拍攝角度要好看,現在則是相信只要身體健康、心情好,就有自信,自然展現出最好的樣子。

與柯叔元對談的話題從最新作品、演藝資歷、價值觀,他的眼神也從真懇直切逐漸望向遠方,若有所思的樣子像是陷入回憶漩渦,並絲毫不隱藏地與我們分享他的看待事情的觀點。不論本人或是戲劇裡的各個角色,柯叔元的耐看魅力不只在於顏質,更在於他廣袤且強大的心理素質。 



【更多內容詳見Esquire國際中文版2020年6月份第178期】 


延伸閱讀:  

認真體驗生活,我會繼續演下去──專訪柯叔元《做工的人》

用作品回應評論,我會繼續寫下去──專訪林立青《做工的人》

改編自林立青暢銷原著 《做工的人》5月10日全球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