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餐廳 - 台北山林系餐廳「EMBERS」:用料理講述土地的故事,分享源於山澗溪流的新台灣味
餐廳

台北山林系餐廳「EMBERS」:用料理講述土地的故事,分享源於山澗溪流的新台灣味

2021/03/08 編輯 /


餘燼,是即將消退的火焰,卻是下一個火焰的開端。如果你趁著暮色餘暉走進EMBERS,彷彿踏入杉林溪徑,溫暖的黃光讓人放鬆,這是藏身都會的獵寮,是再度與台灣食材相遇的場所。

「Embers字義就是餘燼,是快要消退的火焰,但卻是下一個火焰的開端,平靜而穩定熱度,謙虛內斂的溫暖了我們」談起了EMBERS的源頭,主理人郭庭瑋(Wes)提到了與獵人生活的經驗,以及獵寮內綿延不絕的溫暖火焰,這是他最接近土地的其中一次。師法自然才能找回根源,我們生長在土地之上,卻又未必理解自己家鄉,但走進EMBERS,國產柳杉建構成的曲木吧台,讓人彷彿聽見山中的溪水潺潺,山林寧靜的包覆著走進店裡的每個人。


蒸氣曲木吧台是EMBERS最吸睛的設計。


曲墨建築事務所(Curvink Architects)為EMBERS打造的蒸氣曲木吧台,是台灣唯一以蒸氣曲木所打造空間的建築事務所,設計總監郭恩愷將台灣珍貴的杉木樹材化為巢狀設計,空間裡充滿生命力。從文化、空間、食材到餐桌的過程,關懷在地的願望,讓Wes描繪出一種新可能性,他笑說,最開始談「從產地到餐桌」時,彷彿一腳踩進泥巴裡,了解越多食材越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但最初還沒完全構思出「餐桌」的樣貌。


EMBERS前菜「檳榔&白腹泥鰍」。


食材的減法法則

Wes認為料理文化是在充分理解的狀況下才會產生,不僅是技藝,更是基於文化、食材還有人們生活體驗及對土地的了解,因此不同的風土才有著各自對飲食的價值觀。他熱愛自然,走訪山林的期間,有幸跟一位泰雅族的獵人生活了一陣子,回憶起在獵寮裡的生活經驗,在這個純粹只為生存的空間裡有個爐火始終不滅,獵人們添補薪柴,柴火噼啪爆響,添一點點薪柴就能產生溫暖的熱力,獵人們在此地處理食物,就像餐廳一樣,他才意識到這就是一切的原點。


EMBERS主菜「春雞」。


減法法則是EMBERS的核心精神,這確實是一間餐廳,但脫離了餐廳傳統的樣貌,像凝視靜物一般,食材本質外不必須的要素他們都拿掉,從空間到料理都是。在此處吧台跟餐桌保留了樹皮的原始質地,用餐過程透過觸摸可以感受到土地的生命力。像檳榔在原住民的文化裡是常見的食材,去掉木字旁,就是「歡迎來者」之意,他們以這樣的意象去包裝沙梨橄欖,形象強烈,邀請賓客走入台灣山林的世界裡。前菜的醃魚採用的是白腹泥鰍,是台灣養殖的珍品;「山肉」則是煙燻風乾西瓜、豬背脂,綻放出肉原本的鮮甜甘美;主菜的春雞是宜蘭野放養殖,有著台灣土雞種基因的特有種,鮮嫩有嚼勁。在料理的層面,無疑另闢蹊徑,嚐得到最在地的滋味。


EMBERS「山肉」。


定義新的台灣味樣貌

從好福食研所(Good Food)之後,Wes剛好進入下個階段,面對轉變的壓力,決定冒險一回,透過五年的琢磨,從產地、食物到餐廳的模樣,他思索著:「我們能為台灣做些什麼?」他認為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正在經歷一個文化轉變及塑造的過程,有著什麼樣的物產與文化,會決定下階段的飲食文化樣貌。對於料理,Wes想試著摸索出新可能,每一道菜,每一張菜單,他們研究食材原味尋找解答,甚至拆解論文,研究台灣在地的料理風格、火侯與味道的秘密。


EMBERS主理人郭庭瑋(Wes)從籌備到成立花了許多心力,笑說透過這間餐廳學習到更多關於台灣料理、食材的故事。


「沒想過我能透過工作學習、認知跟理解這些事物,讓我能如此博學」Wes笑說,從EMBERS籌備到創立,每個階段都讓他學習到很多新知識,像是透過研究認識臺灣米酒的料理方式、各菜系的特色,而下階段他透露,他們想從米食出發,因為台灣米類型眾多,又深受日本時代影響,留下很多很好的米種,非常值得認識。如果你趁著暮色餘暉走進EMBERS,和煦的燈光穿透如水幕般的整片落地窗,走進其中,彷彿踏入杉林溪徑,溫暖的黃光讓人放鬆,此處像是獵人暫時歇腳的處所,這是藏身都會的獵寮,是再度與台灣食材本質相遇的場所。


「EMBERS」

SITE: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22巷24號

TEL:02-7751-5598


延伸閱讀:

米其林「TART TAIPEI」每週五一款新手工酥塔!港式奶茶、櫻桃柚子白巧克力塔週週陪你迎接美麗週末

在台灣度過優雅又迷人的夜晚時光,de nuit季更套餐巧妙融合經典法餐元素與在地異趣

亞洲首間東方香料體驗概念店新開幕! 杜甲A-Ma座落大稻埕,打造華人風味調料奇幻王國